延边州1989~2001年性病 艾滋病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02 浏览次数:757次
作者:李正洙 卢春爱 韩红莲 【关键词】 艾滋病
延边州1989~2001年性病艾滋病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发病率由1989年的27.68/10万上升至2001年的92.49/10万,(P>0.01);分析期间性病疫情目的在于了解疫情递增,同时把疫情流行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性病艾滋病在本州的流行蔓延。
延边州自1989年报告第1例性病之后,疫情每年呈不同程度的增长,更为严重的是1994年6月在出国劳务(研修)回国人员中检测出HIV阳性携带者,引起防治工作者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现将1989~2001年延边州性病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延边州8县(市)性防所历年汇总上报的疫情数据和相关资料等。
2 疫情分析
1989~2001年延边州8县市共累计报告8种性病20155例(24例HIV阳性者),其中男12484例,占61.94%,女7671例,占38.06%,男女比为1.63∶1。20~2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占45.62%;职业分析以工人、个体为主,分别占26.96%和23.48%;发病最高年是1993年3389例,占16.81%,最低年是1989年560例,占27.78%;病种以淋病为主10797例,占53.57%,报告例数最少病种是性病性淋巴肉芽肿3例,占0.01%。分析结果表明,全州性病发病率由1989年的27.68/10万上升至2001年的92.49/10万。
3 讨论
延边州性病疫情与其他地区相比,流行相对较慢。1989年止,全州共报告几百例,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疫情逐年猛增,认为此时期可能是人们性观念和性态度的改变,促使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多性伴、卖淫嫖娼等直接导致性病快速流行。男性多于女性,且症状、体征明显,迫使其及时就诊,而女性临床症状出现相对缓慢,大多数不易发现。年龄20~35岁之间为高发年龄组,认为该年龄处于性活跃期和极易接受外环境因素有关。职业中工人、个体占多数是患者就诊时隐瞒自己职业等原因有关。本州还是以淋病为主。
总之,1989~2001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提示:要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取缔卖淫、嫖娼,尽快开展出国劳务(研修)人员回国后HIV检测,加强对服务行业、娱乐场所等的管理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控制和减少性病、艾滋病在本州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