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科雷骨折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500次
科雷骨折即Colles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且向背侧、桡侧移位。科雷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所有骨折类型的6.7%~11.0%,且多发于中老年人[1]。笔者对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科雷骨折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科雷骨折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13~82岁,平均57.3 岁。其中左侧受伤21例,右侧受伤37例,双侧受伤2例。由跌扑所致骨折43例,高处坠落致伤17例;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的22 min,最长的21 h;根据Colles骨折分型,Ⅱ型关节移位型患者 31例,Ⅲ型关节受累型22例,Ⅳ型关节碎裂型7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首先对所有患者先根据骨折的具体位置选择麻醉进针的位置行局部麻醉,用0.5%~0.75%的利多卡因10 ml,从前臂骨折处背侧直接注入骨折处。麻醉效果满意以后先行复位,复位的方法具体是:患者患侧肩部外展90°,屈肘前臂旋前90°,在助手的对抗牵引下,术者双手拇指并列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其腕掌部,握住患者的大小鱼际肌维持对抗牵引,待牵引移位完全纠正以后,在行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是:一般选用 4块夹板,背掌侧的夹板宽度约为两侧夹板宽度的2倍,夹板的长度应以超过腕关节1~2 cm为宜,以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屈,掌侧和外侧夹板的近端应略短3~5 cm,以利于手腕掌屈和尺偏活动,厂家生产的愬型小夹板,其远末端稍弯45°左右。将4块夹板依次放好,并将4块夹板的末端弯度朝向外侧,依次绑好绑带。用摄片对骨折的整复情况进行观察,复位满意后用绷带包裹小夹板,在胸前悬吊3~4周,并注意及时的复查,对患肢的肿胀情况和远端的血液循环进行观察,并及时的对小夹板的松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1.3 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可嘱患者抬高患者,积极的进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包括手指、肘部、肩关节的伸屈活动,2周后可进行腕关节的活动,并作前臂旋转活动,4周后可解除小夹板固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2]:优秀: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骨折解剖复位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腕关节活动正常;良好:骨折局部有轻度肿胀,偶尔疼痛,骨折处接近解剖复位,腕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尚可:骨折处轻度肿胀和畸形,患者活动较为受限;差:腕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且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 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100%, 60例患者,优秀40例,良好14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 90.0%。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腕关节僵硬,1例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
3 讨论
科雷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导致,常见的有跌倒、肘部伸展、前臂选择、手掌着地等,一般应力会作用于桡骨远端,易使得这一脆弱部位发生骨折。因为Colles骨折波及桡腕关节面,因此复位的要求与桡腕关节的解剖关系紧密相连。桡骨下端的关节面由背向掌侧,有桡侧向尺侧,分别形成掌倾角和尺偏角。科雷氏骨质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腕关节的解剖关系和腕关节的功能,对于粉碎性的骨折看似无序,实质存在有序移位,在首先进行牵引复位时,周围肌腱在牵引下骨折块向力靠拢,再在逆损伤机制的手法复位和综合作用下,一般可到达良好的效果[3]。
充分的牵引是良好复位的关键,牵引可以使肌肉度松弛,纠正嵌插和重叠的移位,整复Colles骨折机制是逆损伤整复机制,同时恢复桡骨下关节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尽可能恢复桡骨下关节面的完整性,对于小夹板的固定和制作的方法有很多,在本组的资料中,应用的是末端塑型的小夹板,并超过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符合腕部的生理解剖结构,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腕关节的活动。同时在固定完成后要进行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对肌肉做收缩和舒张的活动,防止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并进行定期的复查,以确定患肢的血运良好。总之,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科雷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运用灵活且并发症少的有效治疗方法。
4 参考文献
[1] 齐月峰,陈福利,田宁宁,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的X线比较分析[J].中国骨伤,2009,l7(9):547.
[2] 田三强.Colles骨折两种小夹板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及其机理的再认识[J].中医正骨,2010,11(4):17.
[3] 丰健民,李成永,贾志勤,等.Colles骨折的腕背伸位石膏固定[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13(3):134.
[收稿日期:2013-07-16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