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学》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0-09-25 浏览次数:517次
引 用:
关 键 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作者:
夏珊珊 姜振宇
作者单位:
出版年份:
0
期刊页数:
收录者:
知网,万方
摘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因素或疾病引起,病原学为异质性,临床常表现为“三联征”(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进行性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异常)或“五联征”(三联征加上发热及肾脏损害)[1]。典型病理改变为小血管中广泛透明血栓形成,致使小血管阻塞,引起相应供血组织、器官缺血性改变。血浆置换治疗仍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但如诊断及治疗及时,能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