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肾脏病学》

    5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063次

      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以传统疝修补术式、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式和疝腹腔镜修补术式为主,其中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5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2月到本院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1例患者,男39例,女12例,年龄19~78 岁,平均60岁,病程4个月~58年。腹股沟斜疝的有35例,直疝的有15例,复发疝的有1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的有17 例,便秘及前列腺增生的有10例,糖尿病症状的有1例。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来进行治疗,对其进行连续的硬膜外麻醉[1]。在常规消毒后,沿着髂骨到耻骨的方向切开一个约5 cm的切口,再切开外环和外斜肌腱膜,在切开时要避免髂骨神经损伤。再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触摸腹壁动脉和疝囊的位置,明确疝的特点和性质。一般来说,大多数疝囊在游离之后进入到腹膜腔中,近心端疝囊在缝合后要翻入到腹膜腔中,疝囊过大的要在中间进行隔断,远端的疝囊可以保留或者切除,但要注意止血。将网塞放在内环中,网塞外瓣应同疝环对齐。再将平面放在精索及腹外斜肌腱膜下,将精索套入到成型的平面圆孔中。在耻骨逛街的平片远端与上腱膜组织缝合起来,保持平片的平整性,最后进行切口的逐层缝合[2]。在手术完成后,在切口处应用盐袋或沙袋加压7~12 h,且术后3个月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2 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术后7~12 h都能下床走动,切口的平均疼痛时间约为1.6 h。在手术后,局部异物感和硬块的有1例,阴囊血肿的有1例,尿潴留的有2例,皮下水肿的有1例,切口感染的有1例,术后发热的有2例,在处理后均以痊愈。在手术后,患者4~6 h就能出院,并进行了3个月~2年的随访,没有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成年人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老年患者占有很大比例,主要是因为长期便秘、腹壁肌肉萎缩、松弛和腹内压增高所致[3]在本试验中,老年患者占有60%以上。传统的修补术一般是对解剖成进行缝合,组织的张力较大,且相容性不好,与人体组织结构的生产不相符合,因而复发率较高。本文选择的51 例患者均采用的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手术的关键在于,回纳疝囊、防止充填物、防止补片。修补片的排异反应较小,且组织的兼容性也较强,抗感染能力也较好。网片和网孔组织的黏合,能引导纤维细胞顺利进入到网片中,局部组织强度也大大加强。在精索后方,由于平片同时覆盖住腹股沟管的内环和海氏三角区,纤维细胞的渗透以及组织黏合程度的加强,也增强了股沟管的牢固性,这就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低最主要的原因。同时,在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资料时,患者的疼痛感较低,手术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对于那些伴有心肺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局部麻醉来实施手术[4]。在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必考髂骨神经,将多余的疝囊予以切除,避免疝囊积液产生。同时,应注意平面孔的平整度,不能压迫到精索,还应该注意进行彻底止血。

    综上所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案,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的创伤面较小且术后的恢复较快,病症的复发率也较低,可靠性较好。在术后7~12 h 后,患者就能够下床走动。住院的时间也较短,一般在2~3周后患者就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患者的疼痛时间也仅为1.6 h,75%的患者在手术中不需要使用止痛药。而传统的疝修补术大部分都需要止痛药,或是镇痛泵,因此需要患者卧床 3 d才能进行手术,在3个月内患者都不能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再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复发率极低,而传统的疝修补术不仅复发率较高,且不适宜腹沟股后壁、巨大疝环的修补。这些都表明了该治疗方法是一种合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伴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可以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治疗的首要方法。但在进行治疗时,也应该掌握其适应证。对于狭窄性疝、嵌顿性疝和局部水肿的患者不宜采用该治疗方法,对于年龄未满18周岁的患者,因其躯体的发育还没有定型,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可能会影响腹股沟正常的发育,因而也不宜采用该方法[5]。同时,在术后2~3 d内应服用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

    4 参考文献

     [1] 王 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3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48.

     [2] 杨宏军.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4):65.

    [3] 范振荣.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J].吉林医学,2011,32(18):3667.

    [4] 李增辉,于 进.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08,2(3):328.

    [5] 高文杰.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31):99.

    ↑上一篇:580例下尿路梗阻的诊断
    ↓下一篇: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URP治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