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126例血源性锐器伤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8  浏览次数:1242次

    锐器伤害所引起的职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注射、缝合和抽血等是引起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最为常见的医务操作,多发生于病房、手术室、急诊科、门诊等科室中。锐器伤害后可导致血源性病源体,感染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卫生服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1]。目前,已有20多种病原体被证实可以通过锐器伤进行传播感染,致使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现象。其中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等。所以,加强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防控方法的研究,努力降低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2]。对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暴露病例进行分析,查找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和目前防控措施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暴露的防控办法,以达到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126例,男45例,女81例,年龄18~85岁,平均(41.72±4.83)岁。其中有45例医生,48例护士,1例核导会员,25例实习生,7例卫生员。

    1.2 暴露源分布:本组126例锐器伤职业暴露中有6例暴露源为 HIV,16例为梅毒,47例为乙型病毒性肝炎,18例为丙型病毒肝炎,1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肝炎,37例为暴露源不明。

    1.3 处置方法

    1.3.1 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均按要求进行紧急处理:①戴手套者迅速、敏捷地脱去手套。②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自血液,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序,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③及时用0.5%碘酒或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

    1.3.2 登记评估: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人员到医院感染科填报 “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作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

    1.3.3 追踪观察:对暴露者进行追踪观察,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如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USR、抗HIV、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2 结果

    126例职业暴露,及时伤口处置及预防等处理后,追踪观察,未发现病源感染者。锐器伤害所引起的职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主要发生于:①医生占35.71%(45/126); ②护士占38.10%(48/126);③实习生占19.84%(25/126);④ 卫生员占5.56%(7/126);⑤核验员占0.79%(1/126)。常见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源分别为:①乙型病毒性肝炎;②丙型病毒性肝炎;③梅毒;④HIV;⑤非结核分枝杆菌等。所有发生职业损伤人员经应急处理登记,评估,药物预防,追踪观察等处理,经连续1年监测未发生病源感染者。锐器伤害的可导致血源性病源体感染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感染后补偿和赔偿等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锐器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锐器伤害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操作规程。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开始对由锐器伤引起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心损害等问题。卫生部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中已经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强调[3]。但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不同,对锐器伤的重视程度也完全不相同,对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积极开展培训、加强宣传力度等,通过安全防护的实施、改变错误的习惯行为、安全使用器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等措施,有效的减少发生血源性锐器伤状况。虽然通过对针刺伤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的掌握,可将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但还是会对医务人员的心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增加医务人员的心理防范意识[4]。

    4

    参考文献

    [1] 丁 汀,厉 琼,沈 莉.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上海护理,2009,30(1):4.

    [2] 付韶华.锐器伤的危害和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08, 36(1):1.

    [3] 张海燕,卞金陵,杨群芳,等.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现况分析[J].上海医学,2008,28(1):22.

    [4] Soledad R,Maria E,Alkiza M,et al.Risk for occup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IV infection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1995,16(1):1.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不同方法对血清三酰甘油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下一篇:血清N 末端B型钠尿肽原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