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黄体酮引起血小板升高1例

    发表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肖作民,赵延香  作者单位:250101 山东济南,济南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黄体酮 血小板升高

      黄体酮作为一种药物主要是用来治疗早产、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等疾病的,按照常规用法用量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更未见有能引起血液学改变的报道,笔者发现了1例应用黄体酮后其血小板明显升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5年前查体时发现子宫肌瘤,B超随诊,增长缓慢。月经不规律,周期2~3个月,经期3~5天,量不多,无痛经史,现闭经半年。近半年来大便次数增多,时干时稀,里急后重感明显,B超复查子宫肌瘤,发现子宫后壁肌瘤压迫直肠,需手术治疗,于2008年12月17日收入院。体检:T 36.3℃,P 76次/min,R 16次/min,BP 110/70mmHg。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妇检:宫颈充血,子宫直肠双合诊可扪及一约6cm×5cm的包块,卵巢附件等未见异常。由于宫颈充血,考虑月经来潮,肌注黄体酮60mg/d(较常规用量稍大),连续3天,实行撤药性出血,后出血3天,量极少。临床诊断:(1)子宫肌瘤;(2)围绝经期。

      实验室检查:在注射黄体酮前,血常规检查:WBC 5.3×109/L,GRAN 61.3%,LYMPH 35.4%,MID 3.3%,HBG 145g/L,PLT 169×109/L,在此之前多次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注射黄体酮后2天进行术前血常规检查:WBC 6.7×109/L,GRAN 58.5%,LYMPH 36.1%,MID 5.4%,HBG 138g/L,PLT 746×109/L,发现血小板异常升高。以后连续隔天复查,血小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PLT 702×109/L,PLT 615×109/L,PLT 543×109/L,PLT 502×109/L,PLT 476×109/L等,以后逐渐延长复查时间,至术后1月余,其血小板恢复至PLT 326×109/L,PLT 263×109/L,已经正常。近期复查血常规,其各项指标均正常。

      进行血液分析时所使用的是日本Sysmex XT-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荷兰970-EO+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为防止红细胞碎片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多次进行了人工稀释计数板镜检复查,并做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未见有类似血小板的红细胞碎片存在,但可见血涂片上血小板分布较多,体积较小,其形态结构未见异常。在凝血项目检查中,其凝血时间亦未见异常。

      2 讨论

      该患者于手术前除使用黄体酮外,还应用了一般预防术后感染的抗生素药物,但在应用这些药物之前血小板已经升高,从而可排除其影响。通过对黄体酮药物的检索[1,2]未发现其有升高血小板的副作用,而该患者的家族直系亲属中也未发现有血小板过高者,在其所应用的药物中也没有提升血小板的成分。该患者以前也从未使用过黄体酮,考虑其是在注射黄体酮后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并随时间的推移,药物的降解,其血小板也逐渐降低,虽然黄体酮在体内代谢的速度较快(血浆半衰期为15min),但其可能对该患者有一定的短期影响,因此认为该患者血小板异常升高可能是由于注射黄体酮药物引起的,由于该患者拒绝进行骨髓穿刺做进一步检查,也不能排除因巨核细胞出现一过性产血小板过多所致,如果是,也不能排除与注射黄体酮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1 任娟清. 实用药物手册,第2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29-1031.

      2 王宏图,张静华. 新编临床药物手册.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88-489.

    ↑上一篇: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抢救有机磷中毒临床观察
    ↓下一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4例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