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血液净化中常见的操作失误分析纠正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498次

       作者:吴南娇,吴映华,胡映平,蔡林苹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摘 要] 本文针对血液净化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操作失误现象,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可能后果,并提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减少以至杜绝此类失误,确保血液净化过程的安全。

      目前,血液净化不仅仅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方法,而且是抢救其他危重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为治疗涉及面广,血液净化技术也逐渐复杂起来,操作环节也更加繁琐。因此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因操作而引起失误。一般按照血液净化治疗的准备到治疗结束的时间阶段分为:透析准备阶段、透析过程阶段、透析结束阶段。在各个阶段均会因操作失误而发生不同的问题。

      1 透析准备阶段

      1.1 开机后,透析液浓度报警,提示电导值有问题

      原因:透析液A、B管接头误接。预防:避免接头误接,应在前一次透析结束时,A、B液吸管的正确复位,在本次开机时,再校对各管路标识。

      1.2 透析器的透析液区与血液的流动方向相同

      原因:透析液偶合座方向接反,因透析过程,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的膜两侧反方向流动,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透析器的弥散效能,才能使水和溶质通过半透膜孔进行充分交换。所以,血液和透析液同向流动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预防:连接偶合座时,注意连接标识,透析正常进行后,再做一次检查。

      2 透析开始至结束前

      2.1 动脉、静脉连接血路失误

      内瘘动脉侧穿刺针与静脉侧穿刺针接反,使血液重复循环,严重影响透析效果。预防:连接血路时,注意先接动脉侧穿刺针,启动血泵后,再检查一次,盖好治疗巾。

      2.2 血路凝血

      做完穿刺后忘记注入基础肝素量,如果患者贫血严重,血流量达200 ml/min,还可能短时间内不致血路凝血,遇到患者贫血不严重,加上血流量不足,造成血路凝血,易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预防:在静脉穿刺成功时,常规注入基础肝素量,透析开始后根据患者需要,再持续追加肝素至结束前30 min,确保透析过程无凝血现象。

      2.3 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或遗漏

      透析开始时,在操作面板上设定完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没有最终按下“开始”键,此时血泵虽然在运转,但透析液并未进入循环,一直停留在透析初始状态;机器温度没有根据患者情况随机调节,不适宜的机器温度可使患者出现寒冷及燥热感,此点极易被忽视;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或心律失常,需要暂时降低血流速度,症状缓解时未调回正常透析流量。上述情况如未及时发现,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预防:透析开始阶段,应对机器控制面板上透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予以确认;主动询问并满足患者对温度的需求;病情变化后又稳定时,须再次检查,确认各项数值,而血流速度应在透析开始后20 min内逐渐增加,直至个体所适宜的速度。

      2.4 血液管路连接的失误

      原因:穿刺针→管路→透析器连接时,丝扣没有正常对位或管路与穿刺针没有拧紧丝扣,使连接端口不密闭。后果:动脉端漏气,不断有微小气泡进入血路,有空气栓塞危险;静脉端穿刺针与血路连接处漏血,甚至有脱落的危险(穿刺针与血路连接处)。处理:立即停泵,夹闭卡钳,重新连接丝扣至紧密状态。预防:连接时各丝扣正确对位,拧紧。

      2.5 穿刺部位出血

      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穿刺部位渗血未及时发现;固定穿刺针柄的胶布不牢固,结果,针眼处渗血,甚至出血量较多,当穿刺针随着动脉搏动,或身体移动而脱出时,针眼处迅速大量出血,对于已形成动脉瘤患者,血管压力高,如果固定不牢固,穿刺针更易脱出。预防:应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一次,掀开治疗巾,直接查看穿刺部位,如果有内瘘的患者,应根据内瘘情况,合理选用穿刺方法,以保护内瘘,减少出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粘贴时稍加用力按压,边角处不要有翘起,使之更加粘贴牢固。

      2.6 由于操作失误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输血或输液时,没有注意到液体已经输完,使空气随着血泵转动被吸入透析管路,即使血透机的监护系统可以卡住大量气体,使之不能进入体内,但是在血液流速的作用下,空气与血液混合成的细小泡沫,监测装置是不易测到的,当少量气体呈微小泡沫缓慢进入血液时,可溶解入血液或由肺呼出,可能不发生任何症状,但若泡沫较大、流速较快,一次进入5 ml以上时,可发生明显的空气栓塞,而导致患者死亡。另外,即使监测装置卡住大量空气,但要排出管路中的大量气体,也是十分困难的。结果导致空气栓塞。预防:空气栓塞在透析中一般不会发生,但一旦出现,将十分危险。因此,不论输血或输液时应有专人管理,离开时也要有交接班。

      3 透析结束后,机器进入消毒程序单位消毒

      原因:透析结束,消毒机器未及时发现消毒液已使用完毕。后果:使机器在没有消毒液的情况下进行“消毒”。机器清洗及消毒不完全,容易使机器内管路完全或部分堵塞而影响透析正常进行。预防:机器消毒前,先查看消毒液存量,再确认消毒。

      血液净化过程中要杜绝失误,最重要的是预防,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操作规程,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减少以及杜绝失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上一篇:HPLCMS/MS测定人体血浆中克拉霉素浓度的方法及方法
    ↓下一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结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