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1  浏览次数:481次

       作者:温泉,陈志辉,吴柱国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 目的:了解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与血压水平。方法: 7~13岁单纯性肥胖组儿童60例(其中轻、中、重度肥胖儿童各20例)和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依肥胖程度不同与对照组差异不同,轻、中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应加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关键词】 肥胖症/血液; 脂类/血液; 血糖;血压

      肥胖症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肥胖不仅给儿童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是导致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解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血压、血脂、 血糖水平,作者于2004年9月抽样调查了湛江市区小学儿童,对检出的单纯性肥胖者60例进行了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测定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单纯性肥胖儿童60例(肥胖组),男、女童各30例,年龄7~13岁,均为湛江市区小学儿童。肥胖诊断标准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体重超过相应标准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 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60例均已排除继发性肥胖症,其中轻度肥胖20例,中度20例,重度20例。另以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肥胖组儿童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统一的标准方法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无锡市衡器厂出产RGZ120RT型体重秤,最大载重120kg(精确度为身高0.1cm,体重100 g)。

      1.2.2 血液标本的采集 全部受检儿童于禁食12 h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20 ℃冰箱保存。

      1.2.3 血脂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X 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LDLC按照Friedeward 公式计算。

      1.2.4 空腹血糖(FBG)测定 采用美国BECKMAN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2.5 血压测定 使用汞柱血压计,取克氏第一音为收缩压(SBP),第四音为舒张压(DBF)。受检者休息10 min后取坐位测量右上肢,连续测量3次,求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

      2 结果

      肥胖组儿童TG、LDLC、SBP、DBF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HDLC却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肥胖组TC、FBG依肥胖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同。轻、中度肥胖组血T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肥胖组血TG、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中度肥胖组的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SBP与DBP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血压与空腹血糖水平检测,本文检测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其血脂、血压与血糖水平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HDLC相反),无地区及种族的差异[1~3 ]。但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地区的发生率及增长率不同。丁宗一[4]报道:1986年中国儿童肥胖发生率为0.91%,1996年上升为2.0%,将全国划分为北、中、南三片,10 a前南片发生率最低,但10 a后南片的增长率最高。到2000年上海715岁儿童青少年的发生率为7.1%,北京为10%,有报道(2003年)湛江市(包括市郊)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7.99%[5]。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原因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其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与肥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表1 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血脂、 血糖、血压的比较(略)

      高脂血症特别是血清HDLC降低和LDLC升高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6]。动脉硬化病变进展缓慢,其临床表现多出现在中年以后,研究证实动脉硬化的发生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7]。本文检测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血清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成年后甚至儿童期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极大。儿童血压与体重、年龄和遗传因素相关,其中体重对血压的影响最大。本文结果显示,肥胖儿童SBP与DBP较健康儿童明显增高,且随着肥胖度的增加而增高。文献报道肥胖儿童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正常儿童的3~34倍不等[8],减肥后70%~80%患儿随着体重的减轻,血压亦会相应下降,提示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单纯性肥胖儿童成年期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将会增大。本文结果还显示,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糖水平呈上升趋势,重度肥胖儿童血糖比正常儿童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肥胖儿童有糖代谢紊乱,支持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论点。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 肥胖者所分泌的胰岛素量较一般人要多2~4倍[9],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情况下,胰岛B细胞易劳损乃至衰竭,最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糖尿病。儿童肥胖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的健康社会问题。肥胖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儿童生活异常,还将成为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重要危险因素。防治儿童肥胖症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加强儿童健康教育,争取家长及儿童的积极配合,合理均衡饮食,积极体育煅炼。及早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和防治,是降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花海鹰,齐铭,赵丽萍,等. 儿童单纯性肥胖血脂、脂蛋白及血糖浓度变化[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3, 11(6):416417.

      [2] 胡小蓉. 单纯性肥胖儿42例血脂变化与血压的关系[J].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 22(4):460461.

      [3] 宋百花, 贺 英, 王爱敏, 等. 哈萨克族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糖水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3):353.

      [4] 丁宗一. 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J].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1998, 6(2):116117.

      [5] 王兰珍. 湛江市3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分析[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 22(6):607608.

      [6]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上册)[M]. 第10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77890.

      [7] Sanghera DK, Ferrell RE, Aston CE, et al. Quantitative effects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in a biracial sample of 910yearold girls [J]. Atherosclerosis, 1996, 126(1): 3542.

      [8] 吴光池,郭素怡,王乃坤,等. 北京地区468名少儿肥胖及血压改变的八年随访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 1997,77(1): 18.

      [9] 顾威,顾英霞,石星. 儿童单纯性肥胖血清瘦素水平分析[J]. 实用儿科临杂志,2003,18 (1): 3436.

    ↑上一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皮肤瘙痒36例
    ↓下一篇:血液透析滤过改善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