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4  浏览次数:554次

      作者:王惠萍,朱月萍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银川 750004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众所周知,终末期肾病(ESRD)是一种不可逆疾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以及人口老龄化,ESRD正在迅速增长,据报道我国每年有5万人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成为肾透析治疗的主要形式,但由于ESRD不可逆及接受治疗的长期性,使其并发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透析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对6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归纳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自1999年10月—2007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26~73岁,平均49.5岁。透析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每周透析1~3次,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药物中毒性肾病,均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透析器为1.6㎡血仿膜透析器,透析机为德国费森尤斯4008B型机,瑞典金宝95型血液透析机。

      2 健康指导方法及内容

      采用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征求患者意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在进行宣教时,我们还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结合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态、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2.1 营造良好的透析环境

      患者进入透析室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并作自我介绍,告之患者主管医生的姓名,介绍医院及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患者对医院及血透室的情况有初步认识,有利于今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2.2 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

      讲述慢性肾脏衰竭尿毒症的病因、症状、治疗过程,让患者了解治疗前景,强调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安全可靠的替代疗法;介绍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家属对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低血压、心衰)的认识和预防。介绍内瘘的好处及如何保护内瘘血管,且勿在内瘘侧推注高渗液体、抽血、测血压、支撑重物。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平时加强造瘘血管的肢体活动,使血管扩张充盈,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教会病人如何在造瘘血管部位触脉搏和震颤以检查动静脉血流是否通畅。

      2.3 不同年龄段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3.1 存在的心理问题

      68例患者年龄26~40岁的30例占44.1%,40~73岁38例占55.9%,通过问卷和交流形式,提示年龄在26~40岁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了解,对血透室环境、医疗设备感到陌生,特别是第一次看到很粗的针头和血泵的转动将血液引出体外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患者明白血液透析不是根治疾病的手段,只能维持生命,故心情抑郁、悲伤。一些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听信某些宣传,寻求民间偏方、吃中药,从而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心理难以承受,产生焦虑。年龄在40~73岁的患者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乐观、悲观交替出现,庞大的医疗费用易于产生家庭矛盾。

      2.3.2 对策

      加强知识宣教,制定《血液透析手册》发给病人,内容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内瘘的护理及营养指导,加强护患沟通,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采用个体化护理,鼓励患者相互沟通,有计划有目的的交流,相互提醒注意事项。对听信偏方者着重介绍引起肾功能不全的疾病病因,用实例来说明民间偏方的弊端;对情绪不稳定病人及时发现与沟通,让病人倍感亲切,保持心态平和;协助解决患者、社会、家庭问题,重视发挥家属及亲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佳心境中的作用。

      教会患者保护内瘘,应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穿刺部位当日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瘘侧肢体勿受压,防闭塞,并定期检查内瘘是否通畅。患有假性动脉瘤时,应使用弹力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2.4 营养管理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透析患者营养组成上,碳水化合物占60%~65%,约5~6g/kg以多糖为主,限制单糖及双糖的摄入,以避免产生或加重甘油三酯血症。脂肪占35%~40%,约1.3~1.7 g/kg,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应保持1.5∶1,鼓励患者多食用植物油及人造黄油,蛋白质以优质高生物价蛋白为主,每日摄入量应达1.2g/kg[1]。控制水的摄入,这对控制血压和减少心肺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以3%为宜,最多不超过5%,我们指导病人按透析频率及尿量来控制水的摄入量,无尿的病人每周透析1次,体重增加为0.5kg/d,每周透析2次为1kg/d,每周3次为1.5kg/d[2]。

      2.5 服药指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常伴高血压、贫血等并发症,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向病人说明从坐位或平卧位到起立,动作应尽量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定期检测血常规,血透前停一次易使血管收缩力降低的降压药。有贫血者应定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药物,注射药物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忌饮浓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通过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详细的饮食指导,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患者认识到有规律的充分透析、健康的心态、合理的饮食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质刚.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J].血液净化学,2003,9(2):1050.

      [2]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9.

    ↑上一篇: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