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儿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

    发表时间:2010-05-06  浏览次数:588次

      作者:方希敏,李原,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血液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阵发性;贫血,再生障碍性

      患儿,男,11岁,浙江平阳县人。因“面色苍白3个月余”,于2004年5月在当地医院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补铁剂治疗,面色苍白无好转。后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酱油色,于2005年8月入我院治疗。查血常规:白细胞6.22×109/L,红细胞1.53×1012/L,血红蛋白53 g/L,MCV 117.60 fl,网织红细胞相对值0.279;尿常规:尿潜血 (+),尿胆原(+++);Rous试验(+);骨髓常规: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糖水试验(+);Ham试验(+)。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病情好转后予强的松片1次2片,1天3次口服,带药出院。期间家长未定期随访,自予停用激素,病情反复,于2007年1月25日再次入院,查得血常规:红细胞1.7×1012/L,血红蛋白62 g/L,白细胞2.3×109/L,血小板67×109/L,网织红细胞相对值0.003;糖水试验(-);Ham试验(±);外周血粒细胞CD55?2%,外周血粒细胞CD59?6%;骨髓常规示骨髓增生低下,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CAA)。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伴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继续激素治疗,同时加用环孢素治疗3个月,病情好转后出院。后患儿又出现面色苍白,尿红,于2008年2月3日再次入院,查得血常规:红细胞1.1×1012/L ,血红蛋白 39 g/L,白细胞5.7×109/L,血小板102×109/L,网织红细胞相对值0.245;骨髓常规: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糖水试验(+);Ham试验(+);结合珠蛋白<5.83 mg/dl;尿胆原(+++)。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予激素、EPO、碱化及四个疗程DA化疗,于2008年6月15日好转出院,带阿赛松、碳酸氢钠片等口服。

      讨论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见于青壮年,小儿时期极少见。本例为儿童起病,患儿3年多前就已经确诊为PNH,后经过激素等治疗后又转变为PNH伴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经过激素及环孢素治疗又变成PNH,说明临床上存在其和再障的相互转化;另外也有可能转变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者急性白血病等。故临床工作中对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需要警惕其有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我们应长期随访。

    ↑上一篇: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及意义
    ↓下一篇:儿童先天性门静脉腔化不全致门脉系统血栓——附2例病例报告暨文献复习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