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诊断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928次

    作者:许启仲    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十堰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肾盂肾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又称为泡沫细胞肉芽肿、肾盂肾炎黄色瘤、肾性黄色瘤病及肿瘤样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炎症始于肾盂,进而延伸破坏周围髓质和皮质、形成多个脓腔。脓腔周围有黄色肉芽组织而得名。该病较少见,易与多种肾脏疾病相混淆,尤其是不易与肾脏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4例,男1例,女3例,年龄36~76岁,平均52岁,病程1~4个月,4例有单侧腰痛,3例有血尿,3例低热,4例白细胞升高(13.5~32.64×109/L),2例尿红细胞(+~++)。4例均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其中2例病理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伴慢性脓肿形成。

        1.2  影像学方法  4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CT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Pro16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7.5 cm,使用100 ml碘海醇对比剂,以3 mg/s的速率经肘静脉注射。

        2  结果

      CT:4例均单侧发病,1例弥漫型,3例局限性病灶;增强后病灶实性成分均可见强化(图1)。3例向肾外有渗出,肾筋膜增厚。

        3  讨论

        3.1  病因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因不明确,明确有几种看法:(1)肾组织受多种细菌感染破坏释放脂质,引起组织细胞的增生和吞噬,形成以含胆固醇脂的泡沫细胞为特征的黄色肉芽肿;(2)患者因自身代谢障碍和免疫功能低下致病;(3)某些药物的作用;(4)综合因素的作用,如结石、梗阻及出血,促进肾内感染,供血不足,静脉炎症阻塞及肾内脂质沉积等[1]。

        3.2  病理  (1)肾盂肾盏扩张,含脓样液体或结石;(2)肾盂周围布满黄色炎性组织,伴多个小脓肿;(3)黄色炎性组织是由含脂质大的泡沫巨噬细胞和颗粒状的小巨噬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形成慢性肉芽肿;(4)慢性炎症组织常累及肾周组织,有时形成不规则的肿块,炎症常累及肾周间隙、后腹膜和腰大肌,根据病变累及范围,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分为局限性及弥漫型[1]。

        3.3  临床表现  此病好发于中年妇女[2],可能与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有关。临床几乎总是单侧发病,以反复低热、局部疼痛,肿块和白细胞增高为特点,偶有血尿,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多伴有肾及输尿管结石。实验室检查:以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为多。

        3.4  CT表现  分为局限性和弥漫型:(1)局限性:平扫肾实质内局限性囊状肿块,坏死区液性成分,伴出血密度增高,增强可见脓肿壁强化,坏死区无强化,有结石者可见毗邻病灶的结石影,常伴有肾周受累,引起肾筋膜及腰大肌等部位的炎症性黏连增厚等改变。(2)弥漫型:平扫病肾增大,轮廓不规整,肾盂难于分辨,肾窦脂肪减少,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肾脏集合系统结石;肾实质内多个囊实性占位,囊状低密度的坏死腔或肾盂肾盏积水;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肾收集系统扩张、积液,肾功能减退或完全丧失,肾周筋膜因炎症浸润增厚黏连,炎症向肾周组织广泛延伸。

        3.5  诊断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XGP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术前诊断十分困难,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本组病例概括以下诊断要点:(1)反复尿路感染病史的中年女性,如有发热、腰痛、消瘦、贫血、尿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和(或)变形杆菌,血沉增快,应考虑到XGP的可能;(2)若一侧肾区叩击痛,同侧触及肿块,无明显肿瘤恶病质表现则进一步支持该诊断;(3)结合影像学检查,CT一般表现为低密度,CT值为负值;结合以上特点基本可以诊断,必要时可考虑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3]。

        3.6  鉴别诊断  (1)肾肿瘤:局限性的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表现极似肾肿瘤,尤其是与少血供低密度的肾肿瘤不易区分,术前常被误诊为肾肿瘤,但肾肿瘤常无合并结石,且肾肿瘤密度较XGP病灶密度高,增强后动脉期可明显强化,静脉期或排泄期肿瘤密度迅速下降,无边缘强化特点,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增粗增多,不规则,动静脉短路和血湖出现[1]。(2)肾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有结核中毒症状,尿检可检到结核菌,CT表现为肾内多个囊状低密度影,单个或多个肾盏变形,肾脏病灶多有不规则点状或壳状钙化,甚至为弥漫性钙化,肾结核还可扩散至肾周形成冷脓肿。结核菌可经尿液向下蔓延,肾盂和输尿管壁增厚,较为具有特征性,甚至引起结核性膀胱炎及对侧输尿管下端结核性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泌尿系统疾病的CT诊断.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18-1119.

    2 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91.

    3 石志峰,陈卫东,李彦豪.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综合影像诊断.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2):181-182.

    ↑上一篇:肾细胞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下一篇: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