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VEGF、CD 62P和PMA与SLE患者易栓状态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0-03-31  浏览次数:717次

        作者:何斌,顾 健*,石建霞,孙 梅,张 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血液科,扬州 225000)     【摘要】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新生、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D 62P、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体(PMA),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果 SLE活动期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稳定期该类因子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SLE患者治疗后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程度抑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LE 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易于发生动静脉血栓事件,早期发现临床征象可以及时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易栓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血小板表面CD 62p;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体(PM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VEGF, CD 62p and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ion (PMA)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HE Bin,GU Jian,SHI Jian xia,SUN Mei,ZHANG Yu.

        ( Th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   CD 62p and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ion (PMA)were detected  using  flow cytometry,VEGF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level of VEGF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factor is stepped up in active stage(P<0.05),these factors were nearly normal in stable phase(P>0.05), these factors dramatically stepped down after theraping (P<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ere in prethrombotic state , they  may  be useful for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

        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rombophilia;  CD 62p;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ion (PM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管病变为基础,患者体内存在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抗内皮细胞抗体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血小板活化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并引起局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因而SLE成为易栓症的常见病种。易栓症是一组由多因素参与作用的病理性症侯群,其导致相关疾病伴发易栓症而引起的致病率和致残率已引起临床各科的关注。在该类疾病病理过程中,炎症网络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环节,参与了体内抗凝和纤溶系统的调节过程,对血栓形成起诱发作用。本文研究血管新生、血小板活化因子在SLE易栓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该类因子与SLE易栓症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7例,男2例,女35例(活动期26例、稳定期11例),平均年龄37岁(13~75岁),所有SLE病人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定的SLE诊断标准。SLE病情活动程度的评价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评分(SLEDAI Score)。SLEDAI Score>10为活动期,SLEDAI Score<10为稳定期。26例SLE活动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取静脉血标本,11例SLE稳定期患者于入院时取标本。

        1.1.2  对照组  在校大学生、本院职工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岁(21~52岁),均无肿瘤和避孕药应用史及无血栓性疾病史。

        1.2  检测方法

        1.2.1  ELISA法测定VEGF  上海晶美公司试剂,采集静脉血5 ml,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标本,置-80℃冻存待测。

        1.2.2  FCM法测定PMA  取静脉血2 ml置含0.109 M枸橼酸钠抗凝管中,采血后2 h内完成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抗凝血100 μl,充分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5 min,每管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2 ml,充分混匀,室温避光反应10 min,8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加PBS 2 ml,洗涤1次,加200 μl PBS悬浮细胞,混匀,上机检测。

        1.2.3  FCM法测定血小板CD 62P  取静脉血2 ml置含0.109 M枸橼酸钠抗凝管中,采血后2 h内完成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抗凝血100 μl,充分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5 min,加1 ml PBS悬浮细胞,混匀,上机检测。

        1.2.4  统计学方法  全部病例按病程各阶段分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及计算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x±s表示。

        2  结    果

        2.1  SLE活动期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稳定期该类因子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见表1。 表1  SLE患者炎症介质、血管新生、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稳定期SLE比较P<0.05。

        2.2  SLE患者治疗后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程度抑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2  SLE患者炎症介质、血管新生、血小板活化因子治疗前后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SLE 患者体内存在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并活化补体途径产生的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刺激白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破坏和器官损伤(如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内皮细胞功能完整性的丧失继而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包括凝血、激肽、补体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大量国内外研究显示SLE 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成分异常有关。

        血管新生是维持肿瘤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关于血管新生调节因子中VEGF是研究最多的因子之一,它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等过程。近来有研究认为血管新生也参与调节病理性的止凝血过程。凝血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活化产物等重要物质均能促进血管新生[2, 3], VEGF及受体可通过活化酪氨酸激酶和蛋白激酶C,上调TF表达。Makin 等[4]报道在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凝疾病中VEGF及其受体水平增高,并与血浆TF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故VEGF可能参与了高凝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异常的血管新生使内皮细胞受损,TF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随着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变为纤维蛋白单体,体内纤溶系统活化使纤维蛋白降解形成D二聚体等产物。因此,VEGF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类疾病易栓症的形成。本文结果显示,SLE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LE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性血管炎性改变,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可能是诱导VEGF生成的主要因素。

        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CD 62P即P选择素,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膜中的一种膜糖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为低水平表达。当血小板被激活P选择素含量可增高,它是一种血小板激活时特异的分子标志物,CD 62P能介导中性粒细胞与活化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引发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血栓形成[5]。活化后的单核细胞与血小板结合形成聚合体(PMA),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引发血液的高凝反应[6]。Ekdahl 等[7]对30 例SLE 患者(其中15 例有血栓性疾病)的研究发现,SLE 患者的血栓性疾病与全身持续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关,血小板的持续活化可降低诱导血栓形成的阈值。本研究发现,SLE患者 CD 62p、PMA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SLE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和炎症细胞活化,而这些细胞的活化是SLE易栓症的病理基础。部分缓解组CD 62p、PMA表达减少,缓解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随着病情的缓解,释放的相关刺激物显著减少,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对各种凝血因子的激活作用降低。同时发现,SLE患者体内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的激活、炎症细胞活化导致了SLE发生易栓症的病理基础。

        本文研究提示SLE存在炎症介质释放增高、异常血管新生和病理性内皮细胞与血小板活化,该类因子参与SLE的易栓症病理过程,导致易栓症。SLE 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易于发生动静脉血栓事件,其血栓形成倾向为多因素所致,对其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早期发现临床征象可以及时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1] THOMAS GN, TAM LS, TOMLINSON B, et al.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review of the causes and possible prevention[J]. HMKJ, 2002, 8: 26 32.

    [2] KIPSHIDZE N, KIPIANI K, KIPSHIDZE NN, et al.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for patients with limb ischemia by utilization of fibrin meshwork[J].Int Angiol,2003,22(4): 349355.

    [3] UCHIBA M, OKAJIMA K, SUDA T, et al. Activated protein C induces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b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ion in vitro and angiogenesis in vivo[J]. Circ Res ,2004,95(1): 3441.

    [4] MAKIN AJ, CHUNG NA, LIP GY, 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 link between angiogenesis and thrombogenesis[J]? Clin Sci (Lond), 2003,104(4): 397404.

    [5] GENG JG, CHEN M, CHOU KC. Pselect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 in inflammation, thrombosis, cancer growth and metastasis[J]. Curr Med Chem, 2004, 11(16):21532160.

    [6] FREEDMAN JE, LOSCALZO J.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 bridging thrombosis and inflammation[J]. Circulation,2002,105(18): 21302132.

    [7] EKDAHL KN, BENGTSSON AA, ANDERSSON J, et al. Thrombotic diseas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s associated with a main tained systemic platelet activation[J]. Br J Haematol, 2004, 125: 7478.

     

    ↑上一篇:血象监测评估CD34+细胞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活化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