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双法便潜血的临床应用评价

    发表时间:2010-03-30  浏览次数:713次

      作者:孙建珍    作者单位: 102200 北京,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  通过两种便隐血实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双法便隐血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应用匹拉米洞化学法和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测试临床送检标本90例和健康体检者标本61例。将临床送检标本分为柏油便组31例和非柏油便组59例,分别进行统计。结果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在临床送检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低于匹拉米洞化学法,非柏油便组分别为44.1%和52.5%,有统计学差异;柏油便组为64.5%和100%,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在健康体检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结论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灵敏、特异、抗干扰性强,但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匹拉米洞化学法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并可对出血部位进行定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隐血;胶体金;单克隆抗体     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test,FOBT)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检测方法有两种:化学法和免疫法,但由于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我院近6个月来采用匹拉米洞化学法和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测试粪便隐血,并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粪便标本90例,31例为柏油便标本,59例为非柏油便标本;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送检粪便标本61例。

      1.2  试剂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隐血测试板,购自北京万华普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为S010066;匹拉米洞化学法隐血试剂:5%匹拉米洞、3%过氧化氢、冰醋酸。

      1.3  方法

      1.3.1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 

      用配套的采便棒自粪便标本的多个不同部位或病变部分采集粪便后放回含有稀释液的粪便采集瓶内,充分振摇混匀;试验时打开滴瓶往隐血测试板的圆孔内垂直滴入2~3滴混悬液,5min内观察结果,出现两条红线为阳性。

      1.3.2  匹拉米洞化学法 

      用棉签蘸取5%匹拉米洞试剂,再滴加2滴3%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应不显色;再用竹签挑取粪便少许涂于棉签上,在2min内显示蓝紫色为阳性。

      2  结果

      2.1  59例非柏油便标本检测结果 

      见表1。经χ2检验,χ2值为3.2[χ2(0.1,1)=2.71],P<0.0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检出26例阳性者,匹拉米洞化学法全部阳性,而5例化学法阳性者,免疫法均为阴性,经咨询病史和饮食情况,除1例服用富马酸亚铁外,其他人近日曾食用肉食、血、豆腐等。表1  59例非柏油便标本检测结果(略)

      2.2  31例柏油便标本检测结果 

      见表2。经χ2检验,χ2值为9.09[χ2(0.005,1)=7.88],P<0.00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其中胶体金法为阴性的11例柏油便标本经1∶50~1∶100稀释后,检出阳性9例,胶体金法总阳性率93.5%。表2  31例柏油便标本检测结果(略)

      2.3  61例正常体检组便隐血结果 

      见表3。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检出3例阳性,匹拉米洞化学法未检出阳性标本,嘱体检者隔1个月后复查。表3  61例体检者便标本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粪便隐血实验是消化道疾病辅助诊断试验。自1864年Van deen发明了愈创木脂法检测便隐血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分别用过匹拉米洞法、孔雀绿法、邻-联甲苯胺法,它们都是基于血红蛋白(Hb)中的亚铁血红素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H2O2)释放新生态氧,使上述色原显色这一原理,显色的深浅反映了Hb的多少,即出血量的大小。因此在方法学上缺乏特异性,此方法受饮食影响很大。

      近年来,免疫学的发展对便隐血检验方法改进产生了很大影响。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利用金标Hb-抗体与Hb结合后,向上扩散分别与测试区的抗-Hb抗体及对照区的Hb结合,此时胶体金的颗粒聚集呈颜色反应,它只特异地针对人-Hb抗原表位,基本排除了饮食及药物因素的干扰,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胃肠镜检查协会推荐作为粪便隐血实验的一种较为确认的方法[1]。

      匹拉米洞化学法属于中度灵敏的试验,可检出1~5mg/L的Hb,消化道5~10ml出血即为阳性。但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外源性动物食品如含有Hb、肌红蛋白,其含铁血红素的作用可使试验阳性;大量生食蔬菜,其中含有活性的植物过氧化物酶也可催化H2O2分解出现阳性反应。本文59例非柏油便标本检测结果显示,匹拉米洞化学法出现5例由饮食、药物因素引起的假阳性反应。也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如化学试剂不稳定,久置后可使反应减弱;另外,血液如在肠道停留过久,Hb被细菌降解,含铁血红素不复存在,则会使结果出现与病情不符的阴性结果;病人服用大量维生素C或其他具有还原作用的药物,在实验中可使过氧化物酶还原,不再能氧化色原物质,也可使隐血试验假阴性。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一般Hb为0.2mg/L就可得到阳性结果。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且抗干扰性强,因而不需控制饮食,快速、方便、特异,目前被认为是对在肠癌普查最适用的试验,但它对检测下消化道出血更为灵敏有效,而对上消化道出血则有40%~50%的患者可出现假阴性[2],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后,Hb经胃、胰、肠等不同pH值的消化液及肠道细菌蛋白酶降解变性或消化殆尽,已不具有原来的免疫原性;病人Hb的抗原与单克隆抗体不匹配;过量大出血而致反应体系中抗原过剩出现前带现象即HOOK效应;本文31例柏油便标本检测结果中,有11例出现阴性,假阴性率35.5%,可能为此原因。为解决外观为柏油便而隐血试验免疫法检查却呈阴性或弱阳性结果的前带现象(HOOK效应),需将已稀释的粪便再稀释50~100倍后重做或用化学法复检。本文将11例假阴性柏油便标本再稀释不同倍数后有9例出现阳性,最终只有2例阴性可能是前2种原因。

      据研究,正常人24h胃肠道生理出血量为0.6ml,若>2ml/d,则属于病理性出血[3]。由于有正常的生理失血,又由于免疫学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在某些正常人,特别是服用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后,可导致阳性结果。本文61例健康体检者胶体金法有3例阳性可能属于此种情况。

      经上述观察,胶体金免疫法虽然有诸多优势,但也有不完善之处。在目前状况下,若两者同时检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这样,既可消除化学法的假阳性问题,又可筛出胶体金法的由于前带反应而出现的假阴性反应,结合临床还可对消化道出血做大致的定位,具体情况如下:免疫法(+)、化学法(+):提示消化道出血;免疫法(+)、化学法(-):提示消化道少量出血,大部分为下消化道出血;免疫法(-)、化学法(+):主要提示上消化道少量出血,但应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和服药情况,以便排除假阳性反应;免疫法(-)、化学法(-):一次实验结果不能排除消化道出血。可见,双法便隐血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初筛和普检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林海,黄晓燕,张云虎,等.三种粪便隐血试验试剂实验效果观察.临床检验杂志,2004,22(2):113.

      2  朱立华.实验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64-265.

      3  高茂馗,束国防.免疫法与化学法测定隐血的比较.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69.

    ↑上一篇:血管球瘤3例诊治分析
    ↓下一篇:缓冲剂在凝血仪内的摆放位置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