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0-01-28  浏览次数:827次

    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预防和护理作者:韩燕颜 杨小玲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66例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4300次,术后血肿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肱动脉血肿28例次,占5.7%。其中有2例出现严重血肿需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桡动脉血肿35例次,占0.9%。肱静脉血肿22例次,占2.5%。结论: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透,较人造内瘘血管容易出现血肿,但血透过程及术后全程严密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血肿;护理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the Haematoma Caused by the Arterio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 of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 HAN Yan-yan, YANG Xiao-ling (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haematoma after the arterio 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 of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 and its nursing. Method: A total of 166 cases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hemodialysis via direct arterio 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 for 4300 times. After that, the incidence of haematoma was analyzed and the pertinent nursing was taken. Result: The arterio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 successful rate was 100%, of which the brachium artery haematoma was 28 times, covering 5.7%. Among them, 2 cases needed removing haematoma surgically. 35 cases (0.9%) were radial artery haematoma. 22 cases (2.5%) were brachium vein haematoma. Conclusion: The haematoma more easily happen in hemodialysis via direct arterio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 than that via artificial internal fistula blood vessel. But the complete monitoring during or after the hemodialysis and the pertinent nursing can decline the incidence.  Key words: Hemodialysis;Arterio 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Haematoma;Nursing  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目前在我院是常用的方法,但术后可出现血肿,渗血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如何减少血肿的发生,寻找较好的预防、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讨的内容,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166例尿毒症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透,现将术后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166例尿毒症患者采取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透4300次,其中男94例,女72例,年龄17~81岁,平均53岁,肱动脉穿刺1260次,发生血肿28次,桡动脉穿刺3040次,发生血肿3次;肱静脉穿刺1100次,发生血肿8例,头静脉穿刺3200次,发生血肿35次,大隐静脉穿刺15次,无血肿发生。  1.2 方法:采用桡动脉或肱动脉作为动脉穿刺点,头静脉或肱静脉或大隐静脉作血管回路,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术后穿刺点用止血贴复盖针口,再以弹力止血带加压包扎[1],2~4h后解除加压包扎。2 结果  166例患者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肱动脉渗血至皮下血肿的28次,占5.7%。其中2例血肿严重需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桡动脉渗血至皮下血肿的35次,占0.9%。肱静脉渗血至皮下血肿的22次,占2.5%。肘关节部位血管较桡关节部位血管难止血,容易形成血肿。3 讨论  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其优点操作简单,不需手术,费用低,血透后活动自如。另一方面为临时急需血液透析病人,提供快捷的血液透析,赢取抢救时间。但其存在一些不足,如疼痛、血流不足、血肿等常见并发症。因此,结合本组患者术后出现的血肿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3.1 血肿的预防:①如一次穿刺失败则应另选部位,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针头在皮下反复进退,造成血管损伤。②动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用胶布固定,与血路连接。嘱病人不要活动穿刺侧肢体,对于精神障碍不合作病人由家属协助固定注射侧肢体,避免活动导致穿刺针移位穿破血管引起皮下血肿。首先选用桡关节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少用肘关节部位血管。③治疗结束拔针后,用自制的双层纱布折迭卷曲的长约3cm,直径约1.5cm圆柱状沙柱压迫,并用弹力止血带或绷带加压包扎2~4h。或手充分压迫止血20分钟加压包扎回病房,继续压迫4~6h。④穿刺点在肘关节的,病人在短时间内穿刺侧肢体不宜屈曲受压、用力、测血压等。⑤加压包扎期间密切观察包扎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肿胀、疼痛、局部硬结等皮下血肿情况。发现皮下血肿应立即采取措施。  3.2 血肿的护理对策:若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按压局部硬结、疼痛加重,则出现皮下血肿。即采取下列措施,控制血肿的扩大,减轻疼痛。①若透析期间出现皮下血肿,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加压包扎止血。若透析完毕后出现则可能是过早放松包扎、压力不足或按压部位不对,应重新加压包扎。②局部肿胀部位立即用冰敷,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③局部肿胀部位,用美达消肿膏或万应止痛膏涂擦,以减轻疼痛及肿胀。④24h后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并在浸有50%硫酸镁纱布外置热水袋,使之一直处于湿敷状态直至血肿消退。因50%硫酸镁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毛细血管扩张减轻疼痛及肿胀;热能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解除局部神经未稍的压力,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驰,从而缓解疼痛。4 体会  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在我院是常用的方法。要求护士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熟悉四肢常用穿刺动脉的行走及临近血管的解剖结构,掌握不同平面内径大小及血管壁解剖特点[2]。我们一般首选桡动脉,由于它对心脏负担轻,操作简单,血流量大,可长期反复使用,不易发生感染、血栓,且便于压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而易被患者接受。对于腕部的血肿,只要护理配合,及早用药,吸收相对较快,但往往由于有些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其它原因,使桡动脉穿刺的选择受到限制,为了达到有效透析,最后采取肱动脉穿刺。造成肘部大血肿的原因:①因肱动脉血管较深且不固定,压迫不当,使动脉血液由穿刺点溢出,积聚皮下。②由于穿刺部位的疼痛,压迫止血时间短而造成。③肾衰竭患者因贫血,凝血时间相对延长,加之透析中使用抗凝剂,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正确运用并掌握压迫止血的部位、方法、力度,力争做到稳、准、快,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预防的关键是熟练的技术,有效按压,只要我们精心护理,即能达到长期有效的透析。参考文献: [1]文以君.透析病人弹力止血带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54. [2]谭艺真,甘俊丽.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7-8.

    ↑上一篇:长春新碱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8例
    ↓下一篇: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