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 免疫治疗对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2-06  浏览次数:939次

    作者                   单位

    郭智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何学鹏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陈惠仁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杨凯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陈鹏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王丙然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张媛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刘晓东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100700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基本方法,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化疗强度的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已经显著提高,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的存在,极大一部分缓解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会复发死亡,如何进行缓解后的治疗,避免复发,争取长期存活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难点[1],缓解后继续大剂量强化疗[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4]、免疫治疗[5]都是急性白血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HSCT结束后进行大剂量 IL-2的过继免疫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病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5~53岁,中位年龄34.2岁。诊断根据张之南教授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自体移植后行IL-2组(治疗组):共计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7~51岁,中位年龄32.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2例,全部患者化疗均获得完全缓解后经过AHSCT后再行IL-2免疫治疗。自体移植后未行IL-2组(对照1组):共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47岁,中位年龄35.1岁,ALL 2例,AML 10例,化疗缓解后只单纯进行AHSCT。异基因移植组(对照2组):随机挑选化疗缓解后行allo-HSCT的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1~47岁,中位年龄29.8岁,ALL 5例,AML 10例。

    2. IL-2治疗:治疗组在AHSCT结束后开始给予大剂量IL-2治疗,剂量为200~400万U/次,1次/d,皮下注射,连续3~4周,以后每3~6个月再进行,共进行1~2年。对照1组AHSCT结束后不行任何治疗;对照2组直接行allo-HSCT,治疗后定期来院复查。

    3. 疗效观察:对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6月,中位随访期22.4个月(2~60个月)。评价疗效为:完全缓解、复发;主要疗效指标为:骨髓象;其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分别计算治疗组及对照1组、对照2组的复发或死亡率及中位生存期。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复发或死亡率、无病生存率行 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方法。

    结  果

    1. 临床疗效(表1,图1~3):治疗组及对照1组的全部27例患者AHSCT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且移植前或移植后均为完全缓解状态,无移植治疗相关死亡,其中治疗组15例患者继续行大剂量IL-2过继免疫治疗,对照组12例随诊观察,随机挑选的其余15例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直接行allo- HSCT,然后随访观察,2例患者出现移植治疗相关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1例及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通过随访统计生存情况,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6.7%,中位生存期为28.5个月(5~58个月);对照1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41.7%,中位生存期22.4个月(5~55个月);对照2组移植相关死亡2例、复发2例,复发或死亡率26.7%,中位生存期31.2个月(4~60个月)。治疗组及对照1组、对照2组总计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3.3%、58.3%和73.3%。表1 三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率及中位生存期对比

    2. 免疫功能变化(表2):治疗组应用大剂量IL-2治疗后监测肝肾功能等检查未发现有明显损害作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发现行大剂量IL-2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 表2 治疗组应用IL-2前后平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讨  论

    标准诱导化疗可使约7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获得缓解,缓解后立即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或联合其他药物进行强烈序贯化疗,可明显提高持续缓解率及生存率[7]。allo-H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1989~1995年统计ALL和AML行allo-HSCT后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9%和53%,而ALL和AML患者行AHSCT治疗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和4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因受配型的供者及患者年龄的限制,部分患者没有机会行allo-HSCT,而AHSCT的移植相关病死率低,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因而已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自体移植后由于微小残留病的存在,复发仍是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杀灭残留白血病细胞是防止复发,延长缓解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键,免疫治疗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能明显改善预后,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点,如郭智等[9]对难治性淋巴瘤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明确的效果,但因受到培养条件及技术影响,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因此应用大剂量IL-2是最简单实用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10],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

    IL-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对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诱导体内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及间接发挥双向造血调控作用[11],IL-2能促进NK/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强其杀伤性,激活及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12]。本研究中,AHSCT后行IL-2治疗组、单纯AHSCT治疗组及allo-HSCT治疗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3%、58.3%和73.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优于单纯AHSCT组,接近了allo-HSCT组的疗效,却明显减少了移植相关死亡率。AHSCT已是一种日益成熟的治疗手段,造血功能重建良好,本组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allo-HSCT发生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的概率很高,其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高于AHSCT,且AHSCT后IL-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提升,表明移植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IL-2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能耐受,偶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但都能自行缓解,未出现心、肝、肺、肾功能受损等严重毒副作用事件,全部患者均完成了一个或多个周期的大剂量IL-2的免疫治疗。笔者认为急性白血病患者AHSCT后继续行大剂量IL-2的免疫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应用,所有经过AH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都应该行IL-2免疫治疗来提高长期生存率及减少复发率。但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需要更多地进行疗效评价及研究观察。

    (本文图片见光盘)

    【参考文献】

    [1] 郭智,谭晓华,陈惠仁,等.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12):2016-2020.

    [2] 郭智,谭晓华,刘晓东,等.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0,49(3):250-251.

    [3] Introna M,Borleri G,Conti E,et al.Repeated infusions of donor-derive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in patients relapsing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 phase I study.Haematologica,2007,92(7):952-959.

    [4] 陈惠仁,何学鹏,司英健,等.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用于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8):514-518.

    [5] 江浩,刘开彦,童春容,等.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98-201.

    [6]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1-134.

    [7] Farag SS,Ruppert AS,Mrózek K,et al.Outcome of induction and postremission therapy in younger adul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normal karyotype:a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study.J Clin Oncol,2005,23(3):482-493.

    [8] Bacigalupo A. Aetiology of severe aplastic anaemia and outcome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or immunosuppression therapy.Working Party on Severe Aplastic Anaemia of the European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Eur J Haematol Suppl,1996,60:16-19.

    [9] 郭智,谭晓华,高锦,等.CIK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实用癌症杂志,2006,21(1):15-16.

    [10] 郭智,刘晓东,阮新建,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大剂量应用白细胞介素-2的疗效观察.白血病?淋巴瘤,2008,2(17):123-124.

    [11] Zeiser R,Negrin RS.Interleukin-2 receptor downstream events in regulatory T cells:implications for the choice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 therapy.Cell Cycle,2008,7(4):458-462.

    [12] Liu H, Yao YM, Ding LH,et al.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acts as a co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2 in promoting interleukin-2 transcription.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9,41(3):641-648.

    ↑上一篇:实时定量PCR检测人白血病细胞hTERT mRNA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