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唾液酸酶法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4-04-25  浏览次数:1944次

    细菌性阴道病(BV)是指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数量减少,代之以阴道加德纳菌及一些厌氧菌等数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是阴道内微生态失衡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1]。而且在阴道感染中,细菌的感染率远高于真菌和滴虫的感染率,可达50% ~60%[2]。本研究对本院妇产科门诊的5861例疑似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了细菌、滴虫和真菌检测,通过采用传统常规检测法和唾液酸酶法两种方法检测,旨在分析唾液酸酶法在BV 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于2011年1~12月,所有就诊于本院妇科门诊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和外阴部瘙痒等症状,疑似阴道炎的患者,共5861 例,年龄16~55 岁(中位数为28岁)。

    1.2 仪器与试剂 BV 快速检测试剂盒由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双目光学显微镜(日产OlympusCX21 型)。pH 试纸(pH3.8~5.4)由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标本由妇科门诊医生用无菌棉拭子自患者阴道后穹隆或阴道深部采集,每位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2份,1份置干燥管内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1 份置于1 mL生理盐水中用于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同时记录患者主要症状并描述阴道分泌物性状。

    1.3.2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 取放入生理盐水中的拭子,直接涂片,常规方法高倍镜下检查线索细胞、真菌和滴虫。如镜下见鳞状上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粗糙,点彩状或细颗粒状占全部上皮20%以上,即认为线索细胞阳性;同时测定阴道分泌物pH值。同时符合下列3项者判为BV 阳性:(1)阴道分泌物性状均匀一致较稀薄,有异味;(2)线索细胞阳性;(3)pH>4.5。

    1.3.3 唾液酸酶法检测 唾液酸酶法试剂盒使用前做阴、阳性质控对照,质控合格后使用。取分泌物拭子1支做BV 快速检测,检测步骤及BV 阳性判断标准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唾液酸酶法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法检测结果进行配对χ 2 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疾病类型 对5861例患者标本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单纯BV 阳性检出率为31.6%(1855/5861),单纯真菌感染检出率为9.5% (555/5861),BV 合并真菌感染检出率为10.2%(595/5861);滴虫感染检出率为1.5% (86/5861),其中单纯滴虫感染占0.2%(9/5861),BV 合并滴虫感染占1.2%(71/5861);滴虫、真菌、BV 同时阳性率为0.1%(6/5861)。

    2.2 唾液酸酶法与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法比较 应用唾液酸酶法进行检测,单纯BV 阳性检出率为32.0% (1874/5861)。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法为标准,唾液酸酶法的敏感度为97.0%(1799/1855),特异度为98.1%(3931/4006),见表1。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2.473,p=0.116)。唾液酸酶法的阳性预测值为96.0% (1799/1874),阴性预测值为98.6%(3931/3987)。

    表1  唾液酸酶法与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法(狀)唾液酸酶法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法阳性阴性总计

    阳性1799 75 187

    4阴性56 3931 3987

    总计1855 4006 5861

    3 讨  论

    以往认为BV 是由加德纳菌特异性感染引起,后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BV 的发生是由多种致病菌综合作用的结果。Josey和Schwebke[2]通过对上述两种观点综合评估后发现,BV是由于病原菌过度繁殖,继而引发厌氧菌过度生长、产生大量胺,使阴道pH 值升高,从而导致微环境异常而致。目前的观点普遍认为,BV 是指由于生殖道内的菌群失调,即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增加引发的临床症候群[3],多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全身性疾病、机体免疫力下降、性激素的变化、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滥用阴道洗剂、频繁性生活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白带增多、异味以及外阴瘙痒等。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查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很多,包括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细菌代谢产物和线索细胞的检查等[4]。通过白带常规检查线索细胞是一种常用的传统方法,也是细菌性阴道病诊断金标准———Amsel标准中必备的一条[5]。但是此标准不易掌握,易受标本采集、显微设备的质量、操作者经验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月第34卷第2期 IntJLabMed,January2013,Vol.34,No.2 ·197· 等影响[6],因而很难将判定结果进行标准化。同时,通过此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需要结合白带特点、白带pH 值以及氨实验结果等,临床应用比较繁琐。唾液酸酶法是应用化学检测法测定BV 患者阴道菌群中的加德纳菌等厌氧菌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酶,正常妇女阴道中一般无此酶。而BV 阳性的妇女,此酶可排泄至阴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在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与BV 发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不受真菌、滴虫等的影响[7]。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15min内即可得到结果,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易于进行室内质控。本研究中应用唾液酸酶法检测,单纯BV 阳性检出率为32.0%(1874/5861);与Amsel标准法和革兰染色评分法相比较,唾液酸酶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操作简便和快速等优点,比常规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检测。

    参考文献

    [1] 徐龙强,隋静,马书丽,等.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阴道炎患者病原学检测对比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5):2224.

    [2] Josey WE,SchwebkeJR.Thepolymicrobialhypothesisofbacterialvaginosiscausation:areassessment[J].IntJSTD AIDS,2008,19(9):646647.

    [3] 袁红瑛,何涛,王焱,等.置宫内节育器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465.

    [4]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1.

    [5] 孙敦可,张景梅.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法应用价值初探[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5556.

    [6] 王会平,李岩,李斌,等.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测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8):900901.

    [7] 王娟.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8):764765,767.(收稿日期:20121012)

    ↑上一篇: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