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753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现代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其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1]。现阶段,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式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为了进一步分析此种方式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特以门诊收治的此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细致与深入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2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共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18例,男60例,女58例,年龄 28~78岁,平均(51.2±2.3)岁。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诊断结果显示为肝硬化。随机将本组118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 例,平均年龄(51.1±1.9)岁;观察组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51.4±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详细记录其食管胃底部的静脉曲张情况。对照组患者运用单纯的内镜下组织硬化剂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运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黏合剂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胃底部进行组织黏合剂的注射,在内镜活检孔道内预充碘化油,运用组织黏合剂和碘化油的三明治夹心注射方法对患者进行注射,注射的基本计量根据患者的曲张静脉团直径确定,一般的注射计量为1 ml/cm。内镜下详细观察患者的曲张静脉情况,再在注射针内充满碘化油,选好靶静脉之后进行穿刺,快速将组织黏合剂注入其中,再将碘化油注入,将注射针内部的组织黏合剂完全推入到患者的静脉后拔出针头,运用注射针导管压迫穿刺针孔2~3 min即可。运用注射导管碰触患者的胃底部静脉团,观察其是否完全封堵,若仍然有未变硬的静脉团存在,则重复进行组织黏合剂的注射。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的治疗过程中,应选取聚桂醇注射液进行注射,若注射结束退针后静脉仍出现了喷血状况,则可在患者的静脉远端部位再次进行注射,待患者的出血症状完全停止,则完成了一次硬化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本研究以显效、有效和无效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显效:患者体内串珠样或者结节样的静脉经过注射治疗后,曲张的经脉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曲张静脉缩小1级,例如,由原来的串珠样缩小为结节样;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曲张静脉未出现好转迹象。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内镜下组织黏合剂的注射治疗是现代临床中治疗胃底部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案,同时,此种治疗方案也是预防患者胃底部静脉曲张的主要方式。国产的组织黏合剂在血液与组织液中的阴离子作用之下,可迅速固化、封堵患者的血管、并阻断其血流,进而达到栓塞、止血的最终目的,此种治疗方法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临床优势[2]。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对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特别是在患者的胃底部静脉曲张注射了组织黏合剂之后,患者的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减小,此种情况下给予患者硬化治疗可降低治疗风险,增强临床疗效[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而言,运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黏合剂的方式进行治疗十分安全,其临床疗效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更为深入与广泛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铁武,李西梅,董 琳,等.硬化剂和组织胶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34.

    [2] 陈 强,刘迎娣.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214.

    [3] 贺晓娟,董 玮,王莎莎,等.组织黏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7):4653.

    ↑上一篇:上消化道穿孔30例分析
    ↓下一篇:结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临床方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