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挛性肠梗阻65例

    发表时间:2011-11-04  浏览次数:646次

    张中新1 寇晓红2

    734000甘肃张掖市中医医院1

    734000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2

    摘 要 目的:观察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挛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近15年诊治痉挛性肠梗阻65例。结果:用药1次34例,用药2次23例,用药3次1例。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挛性肠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痉挛性肠梗阻 芍药甘草汤

    1996~2010年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挛性肠梗阻患者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5例患者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5~64岁,平均46.2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7例,肠梗阻切除术后22例,胆囊切除术后26例。

    诊断标准: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腹部局限性压痛,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立位X线平片见肠腔充气扩张,可见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液气平面;排除绞窄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①常规治疗:予禁食,酌情使用抗生素控制肠道感染,静脉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②点穴疗法:配用穴位由太渊、温溜、合谷、手三里、曲池、梁丘、昆仑、三焦俞、大肠俞。③外敷疗法:用葱白2斤,切细丝炒至极热,分作两包,乘热熨腹部,两包交替,不可间断。④中药治疗: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药物组成由白芍60g~90g,甘草20g~30g,生山楂60g,干姜12g,元胡10g,五灵脂10g,蒲黄(包煎)10g,沉香(后下)20g,银花30g,连翘20g,大黄(后下)20g,芒硝(化服)15g。日1~2剂,水煎,灌肠、内服。

    中药煎服方法:水煎2次。第1、第2煎混合,取汁800ml,其中取100ml药液分多次少量频服,剩余600ml药液作灌肠用。

    中药灌肠方法:每次150ml左右,2小时1次,4次/日,药液温度以40℃左右为宜;插入肛管深度15~30cm,插入后缓慢将药液滴入,以每分钟60滴为宜,灌入150ml后休息,保留2小时后继续中药滴灌150ml,灌肠后,嘱患者先胸膝卧位15分钟以上再平卧,临床在灌肠过程中如果患者开始排气排便,立即停止中药口服及灌肠。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肠梗阻的疗效标准判定[1]。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正常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腹部X线检查肠管充气扩张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肠鸣音基本恢复,腹部X线检查肠管充气扩张明显减轻;③有效:腹部胀痛有所减轻,排气、排便不畅,腹部听诊肠鸣音弱,腹部X线检查肠管充气扩张减轻;④无效:用药72小时后仍无排气、排便,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

    结 果

    65例患者用药后均在7~48小时内通气排便,临床治愈。其中用药3次通气排便32例,用药4次通气排便23例,用药6次以上通气排便10例。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挛性肠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挛性肠梗阻安全可靠。

    例1:患者,男,55岁。因肠梗阻术后34年,曾先后数十次发生肠梗阻。患者近3天因饮食不当加之受凉后诱发,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发作时腹痛难忍,呻吟不止,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能进食水、大便数日未行,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未能排气排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身体廋弱,拒绝手术,前来住院要求中医保守治疗,查腹部膨隆,叩诊鼓音,肠鸣少,可闻及高调肠鸣。一般情况极差,舌红,苔黄厚腻少津,脉弦。腹部X线透视见肠腔积液,肠管扩张并见气液平面。给予中药灌肠、口服,葱白外敷及点穴疗法治疗3小时后听诊肠鸣音活跃,4小时后肛门排气,排大便4次,顿如常人,笑归病房,腹痛、腹胀消失。

    讨 论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肠梗阻是肠腔的物理性或机能性阻塞、发病部位主要为小肠。小肠梗阻不仅使肠腔机械性不通,而且伴随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致使剧烈腹痛。病程发展迅速,预后慎重,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征象。

    芍药甘草汤方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组成,原用治伤寒发汗不当,阴液受损而致脚挛急不得伸等证。而痉挛性肠梗阻临床以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中医认为肠梗阻属六腑疾病的“腹痛”、“肠结”范畴,多因过食生冷硬物而致脏腑失和,肠道痞塞不通,气血不畅,血脉受阻而引起腹部突然疼痛,临床表现为痛、呕、胀、闭、热等腑气不通为主要症状。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治疗以缓急止痛,行气导滞,活血通腑为主,临床选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配以生大黄通里攻下,荡涤肠胃,芒硝泻热通便,妙选沉香气味芳香而药性沉降,善行胃肠结气而止痛,助硝、黄荡涤积滞,推陈出新,又能防止毒素的吸收;因气滞必有血瘀,配以元胡、失笑散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巧配干姜味辛大热,辛散温通涤结散积,既可助白芍止痛,又可助硝、黄通腑,生山楂消食化积,破气化瘀,诸药合用,功专力宏;配以葱白外敷、手指点穴温通散结,以助通腑排便,效如桴鼓。独取中药缓慢滴注灌肠,能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肠腔内,有利于药液充分渗透吸收,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肠内浊气的排泄,有效发挥作用,使肠功能迅速恢复正常。为此,内服与灌肠结合,配合葱白外敷及点穴疗法,事半功倍。本方法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好,价格低廉,见效快,疗程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61-62.

    ↑上一篇:西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西咪替丁联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下一篇:上消化道出血109例诊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