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急性乙醇中毒催醒作用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610次

    沈志平(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与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比较其平均催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用药平均催清醒时间短于单用药组(P<0.05),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更佳。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明显,能够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和催醒时间,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醇中毒;大剂量纳洛酮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

    因常熟市处于经济发展快速地区,饮酒人数逐年增加,急性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并且成为急诊内科的常见病种。饮酒过量导致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如不及时抢救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4月,共抢救乙醇中毒80例。文章对用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并与单用纳洛酮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4月大剂量纳洛酮及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应用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0例。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19~70岁。将其随机分组,其中纳洛酮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36岁,联用治疗组40例,男32例,女8例,饮酒至就诊时间为0.5~8 h。

    1.2 诊断标准:急性乙醇中毒的诊断标准:①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②呼吸、呕吐物中有乙醇味;③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呈昏睡状态;④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8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乙醇中毒的诊断标准[1]。

    1.3 治疗与观察方法: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输液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Ⅰ组除按纳洛酮首剂2 mg静脉推注,再用纳洛酮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注促醒。Ⅱ组除静脉滴注纳洛酮首剂4 mg,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醒脑静20 ml静脉滴注维持。两组患者未给予洗胃,只补液对症处理治疗。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准确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饮酒量及清醒时间以均数&plusmn;标准差(x &plusmn;s)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后,均痊愈。治愈率为100%,无一例死亡。轻度及中度中毒者治疗后共济失调及兴奋症状在30~60 min消失,重度中毒者治疗后均在2.5~3.5 h恢复神志清醒。在用纳洛酮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在24 h内痊愈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示纳洛酮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为(61&plusmn;11.3)min,大剂量纳洛酮加醒脑静联合治疗组平均催醒时(49.6&plusmn;11.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全部有效,无一例死亡,亦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乙醇中毒机理:急性乙醇中毒时&beta;-内啡肽(一种由垂体分泌的神经递质)分泌增加,并与阿片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CNS)先兴奋后抑制。随着剂量增加,可依次抑制小脑、网状结构和延脑中枢,引起共济失调、昏睡、昏迷及呼吸和循环衰竭。而应激状态时体内生成的大量氧自由基。对脑细胞产生损伤,抑制CNS系统。此外,重症患者可发生并发症,如轻度酸碱平衡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症、肺炎、急性心肌炎等,严重中毒也可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死。我科应用醒脑静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收到了显著效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酒后催醒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

    3.2 纳洛酮的药理机制: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有效地拈抗&beta;-内啡肽效应,解除对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催醒和兴奋延髓、脊髓的强大作用,对乙醇中毒的疗效已被证实。另外,纳洛酮还能刺激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降低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脑细胞。纳洛酮作为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一线药物,能迅速减轻中毒症状,显著缩短病程[2]。纳洛酮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静脉推注后生效快,1~2 min血浓度即可达高峰值,持续1~4 h,半衰期为1 h,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然后由尿排出。给人注射12 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24 mg,只产生轻微困倦,具有使用价值[2]。此药长期应用,不产生依赖性,可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意识清醒,降低死亡率。常规给以葡萄糖以及脱水、利尿剂的应用可加速乙醇的排泄。目前多为报道小剂量纳洛酮注射治疗乙醇中毒,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报道较少,本文作者应用大剂量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3]。

    3.3 醒脑静的药理机制:醒脑静注射液为传统中药名方&ldquo;安宫牛黄丸&rdquo;改进而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注射液。主要成分有麝香、冰片、栀子、郁金。四药合用,具有芳香开窍,醒神止痛,化痰通瘀,清热解毒,使&beta;-内啡肽水平下降和清除氧自由基而起到开窍醒脑的作用。诸药配合起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醒脑静注射液静脉给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兴奋呼吸中枢,增加中枢对缺氧的耐受性;并能清除氧自由基,迅速改善脑水肿及缺氧脑细胞代谢;具有类似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作用,使脑血浆内&beta;-内啡肽明显下降,从而有利于中毒患者意识转清。这为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提供了理论依据[4]。

    本研究结果显示:纳洛酮加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其疗效强于单一使用纳洛酮。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组应用纳洛酮4 mg静脉推注醒脑静静脉滴注维持,对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并维持该疗效更强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根据对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纳洛酮加醒脑静联合治疗组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联合用药能有效解除乙醇对大脑的毒性作用,加速缓解中毒所导致的呼吸抑制、昏迷及各种临床症状。大剂量纳洛酮静脉推注后加醒脑静维持治疗组更能够缩短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使促醒作用继续维持,不出现病情反复,有利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尽早苏醒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来幼红,沈梅芳.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5.

    [2] 任成山.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抗休克作用机制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7):1989.

    [3] 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9.

    [4] 何伟珍,徐晓东,张 琼,等.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安定中毒119例临床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3):20.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109例诊疗
    ↓下一篇: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