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过敏性胃肠炎误诊上消化道溃疡3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5  浏览次数:665次

    刘宇 121001辽宁锦州市锦州石化医院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52岁,近20年来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痛,多为夜间痛,伴有腹泻,进食凉食、海鲜及酒类后尤为明显。曾多次到医院就诊,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胃十二指肠炎治疗,疗效不明显。2010年9月,因为症状比较明显,于当地医院做了胃肠超声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等胃药疗效不明显。去上级医院检测患者十二指肠液中和血清中IgE升高,考虑过敏性胃肠炎。

    例2:2005年10月,无特殊诱因出现中上腹绞痛,夜间2:00~5:00发作,持续性绞痛,无肩背部及腰部放散,伴有腹胀肠腔内气团窜动感,腹泻,稀便数次后腹痛缓解,便常规正常,白天基本无腹痛,病程中有反酸,偶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畏寒。654-2解痉治疗无效。2005年11月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有糜烂,十二指肠炎Hp(-),肠镜检查无异常。全消化道GI检查未发现异常。上腹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抗Hp治疗及抑制胃酸分泌洛赛克等针对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的药物疗效不明显。前后病程近半年,至2003年12月,症状缓解,1年未发作。2010年10月患者再次发作2周,有时腹痛剧烈,夜间多发白天也有,症状同前,症状同前。血尿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胃镜无异常,Hp阴性。肠镜无异常。有哮喘病史8年,至今时有小发作,患者应用激素类气雾剂可缓解。考虑过敏性肠炎,查血常规应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因患者有哮喘病史,长期口服及吸入激素类抗过敏药,所以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出现假阴性,后去上级医院进行食物不耐受14项检测,结果显示,对虾、蟹、鳕鱼、大豆、大米、牛奶、猪肉等食品分别存在轻度或中度不耐受,考虑为过敏性胃肠炎。

    例3:患者,男,46岁,据其症状、体征、胸部CR片及血沉4mm/小时,PPD试验强阳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确诊慢性粟粒型肺结核,既往无胃病及药物过敏史。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肝功正常,给予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喷丁,2周后出现上腹痛,夜间痛,伴有腹泻,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做胃肠超声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胃药三联疗法疗效不明显。1个月后做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水肿,不排除过敏性胃肠炎,先停异烟肼后症状不见好转,再停利福喷丁,3个月后大便转为正常,无任何不适症状。为进一步证实,2周后再次服用利福喷丁又出现上述症状,同时ALT、AST增高,停药后消失,便常规及肝功正常,验证系该药所致过敏性肠炎。

    上述3例患者经建议调整饮食,给予抗组胺药、保护胃肠道黏膜药及金双歧调解肠道菌群药后,分别1~2周后症状即缓解,4~6个月后腹痛、腹泻症状即未再发生。

    讨论

    过敏性胃肠炎也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或消化系统变态反应、食物过敏等,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

    前2例是食物所致,发现过敏性胃肠炎与食物不耐受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食物不耐受是指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地消化食物大分子而引发的抵抗性反应,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即胃肠道和皮肤的症状,如长期慢性腹痛、腹泻、湿疹、痤疮等。

    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敏性胃肠炎,后1例报道就是药物所致,此类病例近来不乏报道[1,2]。3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其认识不足和以常见病先入为主的诊断思路所造成的。尽管过敏性胃肠炎的诊断,最终依据皮肤试验或RAST的结果判定,但对于基层社区医疗中心的全科医生来说,基于上述3例临床经验分析,通过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监测,可为过敏性胃肠炎的预防、筛查、保健及院后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月兰,郭仕华.利福喷丁致过敏性结肠炎1例[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257.

    2胡淑琼,朱炎华,张祖海,左国进,潘茸.荧光素钠静脉推注后致过敏性胃肠炎及休克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205.

    ↑上一篇: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胆汁返流腹腔误诊胆总管损伤1例
    ↓下一篇:2660例慢性胃炎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