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应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5  浏览次数:96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覃荣凤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钦州,53500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维持血管通道,利于紧急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1]。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我科从2005年9月起将套管针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老年患者和抢救危重患者及有特殊要求患者的输液护理中,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应用

    1.1 静脉留置针可进行输液治疗,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保留静脉通道,我科主要针对各类老年患者反复住院、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抢救用药、快速补液、24 h匀速补液、静脉抽血等,能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大多数为老年患者,血管穿刺困难且有意识障碍,强直性抽搐,烦躁不安、肢体躁动易造成局部渗漏,并且长期静脉用药,常用浅静脉血管破坏严重;所以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既解决了多次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高渗性刺激药物对血管的损害,降低了局部渗漏和静脉炎发生。

    1.2 采血 安全静脉留置针采血可一次穿刺多次采血,操作方便,采血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操作者轻松安全(接触血液机会少),提高了静脉采血的安全性,还可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取血进行相关化验检查,保证了临床采血及时、方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2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 做好健康宣教 置管前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对清醒病人操作前应耐心解释,使其配合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减轻其恐惧心理。对于昏迷病人交代其家属:如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躁动患者应将有留置针的肢体约束带适当固定,以免造成留置针打折脱出。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脱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留置针的操作技术 穿刺成功率直接关系到进针点伤口的大小和血管内膜的损伤与否,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穿刺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壁机械损伤,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尤其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2.3 妥善固定导管 固定不妥,常常导致留置管的脱出、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先固定穿刺处,然后把敷贴均匀按压在皮肤上,保持无张力固定,嘱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躁动、四肢强直、抽搐等症状,对精神症状严重患者可将输液肢体用约束带固定,以防在躁动过程中针管滑出血管外造成皮下渗液或针管滑出等现象。严密观察穿刺部位,避免因患者体位不当、血凝块阻塞导管等致导管堵塞。

    2.4 加强穿刺部位护理 神经内科以脱水降颅压药物治疗为主,如20%甘露醇。由于输入药物渗透压高,药液刺激强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有压痛,针眼发红,滴速加快时血管疼痛,每次输液完毕时应再次消毒针眼及周围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药液外渗,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应立即拔管,给予相应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2.5 正确掌握封管方法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封管,避免堵管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用1.25万/支的肝素,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每次封管用量3-5ml。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方式退出针头的方法正压封管。对于凝血机制障碍及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患者,均选择生理盐水。在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完全冲净再用肝素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2],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影响病人活动,对于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躁动病人、危重病人达到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抢救患者时可及时打开静脉通道,同时输入或静脉注射多组滴速不同的药物,保证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安全操作,细致护理,注意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76.

    [2]庞溯槟,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式与静脉炎的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3.

    ↑上一篇: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体会
    ↓下一篇:APN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内科实施的效果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