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家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1-06  浏览次数:3983次

    作者               单位

    张允芹  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江苏徐州221009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我国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直肠癌的70%以上,大部分患者需要行腹会阴直肠癌联合根治术,术后患者需终身肠造口。肠造口的并发症及排便方式、身体外形的改变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由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s, ET)对出院后的肠造口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行乙状结肠造口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61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9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文化程度3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2组病例均于出院前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1]测评生活质量。对照组按常规出院指导,发放肠造口护理知识科普手册,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1个月回院复查。观察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外,由造口治疗师以电话随访和定期家访加肠造口门诊结合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频度为每周1次,持续3个月,并随时与患者保持通讯联系,接受患者的咨询;6个月后再次测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1.2.2指导内容对观察组患者干预指导的具体内容包括: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心理康复指导、肠造口护理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及饮食指导等。

    1.2.2.1心理康复指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性格、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采取个体化的指导方式。宣讲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和无知感,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肠造口只是改变了排便部位,由此引起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对待、科学认识,患者是能够重新投入工作和生活的。

    1.2.2.2肠造口护理知识指导①造口用品选择,介绍各种肠造口袋及造口皮肤护理产品如保护粉、防漏膏等的使用方法并给予示范;②肠造口皮肤护理及造口袋的正确使用,尽量减少由此引起的并发症;③造口并发症的认识、预防和处理,告诉患者肠造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出现相关情况后不再惊慌和恐惧,并通过扩肛、适当锻炼、保持造口皮肤清洁等预防措施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告知患者正确的处理方法;④训练排便,告诉患者通过肠造口灌洗、规律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腹壁肌肉的训练等可以控制粪便的排泄,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1.2.2.3日常生活及饮食指导①日常生活指导,包括锻炼、运动、工作、衣着、淋浴、性生活等注意事项; ②饮食指导,除非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忌口,但应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1.3效果评价依据万崇华等[1]汉化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效果评价,包括功能维度、症状维度、单项问题、经济影响、总生活质量等条目,根据其回答选项评分。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

    2.2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除了经济影响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几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2.3观察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干预后各项功能及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观察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讨论

    我国每年都有10万以上的患者需要做肠造口手术[2],排便通道及身体外形的改变对肠造口患者自尊有很大的影响,且肠造口相关知识的缺乏及肠造口相关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出院后的肠造口患者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均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需要医护干预。如何让这些患者早日康复及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新目标[3]。因此,由专业的造口治疗师对出院后的造口患者进行家庭干预显得日益必要。

    3.1普及肠造口护理知识,促进患者心理及生理康复,减少肠造口并发症肠造口患者是一类特定的患者,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在医院内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更要在患者出院后提供持续的医护服务。普及肠造口护理知识,对患者提供持续家庭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过干预后,基本上都能正确使用肠造口袋及造口护肤产品,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并针对不同文化及经济层次的人推荐不同的产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及心理负担。本观察组有4例患者掌握了结肠造口灌洗方法,形成了规律的排便习惯,有1例37岁年轻患者同时学会了使用迷你造口袋,大大增加患者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国内外文献报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在11%~71%[4-5]。本研究中通过持续家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没有一例发生造口狭窄、造口旁疝和脱垂,造口周围皮肤破溃感染、皮炎等皮肤问题也少于对照组,且避免了并发症带来的痛苦,总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家属认知能力,加快患者个人和社会角色能力的康复我们对造口患者提供家庭护理的目的主要是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让家属减轻负担,让患者学会自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造口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初期,由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尚未接受造口存在的事实,加上家属对患者周到的照顾,增加了患者的依赖性,丧失了自理的能力,在观察组中由于我们给予持续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教育,使家属更加理解、支持和关心患者。患者在亲情的温暖下,改善了身体功能和情绪状态,能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主动参加造口联谊会,自荐做造口访问者,而对照组中没有一例自荐做造口访问者。

    造口治疗师对肠造口患者实施的持续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的认知及具体操作能力,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应该引起我们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并进一步向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评介[J]. 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2]喻德洪.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15-417.

    [3]周玉洁,路潜,庞冬,等. 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7):488-490.

    [4]Saghir JH, McKenzie FD, Leckie DM, et al. Factors that predict complications after construction of a stoma: a retrospective study [J]. Eur J Surg,2001,167(7):531-534.

    [5]万德森. 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5-196

    ↑上一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下一篇:暂无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