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Lugols液食管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1-12-01  浏览次数:537次

      作者:杨小荣,杨力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查前确认患者无碘过敏史,对胃镜下初步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紧靠齿状线下方、齿状线舌形突出、齿状线上岛形橘红色黏膜处取活检2~4块,送病理检查;实验组(24例)行2%Lugol's液10~20mL食管染色,1~3min食管黏膜着色,在食管不着色区取活检2~4块送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确诊Barrett食管12例,其中3例为肠化型Barrett食管,实验组诊断为Barrett食管18例,其中7例为肠化型,实验组B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P<0.05)。结论 Lugol's液食管染色结合靶向活检可以提高Barrett食管的诊断率。

      【关键词】 Lugol's液,Barrett食管,靶向活检

      Lugol's液食管染色,是色素内镜技术中最常用的食管染色方法,是将1%~3%的Lugol's液经胃镜直接喷洒在食管黏膜上,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染成棕色,柱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细胞则不着色,使病灶黏膜与正常食管黏膜对比明显,从而达到帮助辨认病灶进行活检。现将我院44例常规内镜下初步诊断为Barrett食管(BE)者进行常规取活检与Lugol's液染色后组织活检的结果比较分析,探讨Lugol's液食管染色对BE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44例病人均为2008年4月至2008年10月来我院胃镜室接受纤维胃食管镜检查的门诊病人,均无碘过敏史,检查前向患者交代Lugol's液染色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患者均自愿接受Lugol's液食管染色及染色出现的不良反应,符合内镜下BE形态学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8∶1,年龄33~82岁,平均55.8岁。有烧心29例(65.9%),反酸24例(54.5%),胸骨后疼痛8例(18.2%),其余7例(15.9%)表现为腹胀及上腹部不适。

      1.2 方法

      使用OlympusGIF-V70、XQ-260电子胃镜检查,对胃镜下初步诊断为BE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4例(70%),女6例(30%);其中全周型8例(40%),岛型9例(45%),舌型3例(15%),根据BE长度分类,长段BE(long-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受累长度≥3cm,LSBE)4例(20%),短段BE(short-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受累长度≤3cm,SSBE)16例(80%),行常规内镜下取活检标本2~4块,送病理检查。实验组24例,男15例(62.5%),女9例(37.5%);其中全周型7例(29.2%),岛型12例(50%),舌型5例(20.8%),长段BE 7例(29.2%),短段BE 17例(70.8%),本组病人常规胃镜检查后,镜身退至食管入口处,将食管腔用50~100mL蒸馏水冲洗干净,经活检空针插入塑料喷洒管,注入我院制剂中心配制的2%Lugol'液15~20mL,喷洒1~3min后观察食管黏膜染色情况,在不染色区或淡染色区取活检标本2~4块,即靶向活检(图1、2,见封4),送病理检查,随访病理结果。同时备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对染色后烧心感明显的病人行胃镜下局部喷洒,以减轻症状。

      1.3 组织病理分型诊断标准[5] (1)胃底型 与胃底上皮相似,可见主细胞和壁细胞,但上皮萎缩较明显,腺体较少且短小。(2)贲门型 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无主细胞和壁细胞。(3)肠化型 又称Ⅲ型肠化生或不完全肠化生型,分布于鳞状细胞和柱状细胞交界处。具有不完全小肠和结肠表现,表面有微绒毛和隐窝,杯状细胞是其特征性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病理检查结果之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B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P<0.05)。

      2.2 病理检出BE组织类型及其它食管疾病情况。两组患者各型BE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无1例出现碘过敏,有13例染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烧心或胸骨后不适感,可以耐受,未予处理,其它11例染色后无不适感。

      3 讨论

      色素内镜于1966年由日本学者Yamakawa创立,至90年代后,在染料的选择、显色的生物学基础、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3],并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目前,在食管疾病的诊断中多采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使病灶黏膜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灶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即靶向活检。也有作者用亚甲蓝行食管染色提高了肠化型BE的诊断率[4],另有报道[4],亚甲蓝染色可加速癌变过程。我们在研究中采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熟知染色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做好应对措施。

      BE是指食管下端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5]。伴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欧美化、肥胖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老龄化等趋势,预计我国胃食管反流疾病发病率会增加[6],进而造成BE发病增加。Cossentino等[7]研究证实,BE患者患食管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0~60倍。食管腺癌中86%起源于BE[8],即所谓的Barrett食管癌。提高BE的诊断率,积极治疗BE,可以延缓甚至阻止BE发展为食管腺癌。

      近年来,B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9]平均每年BE的诊断率已从1987年的22.6/10万增长为1998年的82.6/10万,而估计的发病率约376/10万。BE诊断唯一金标准仍是组织病理学[10]。造成BE以及肠化型BE诊断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内镜医师对普通内镜下BE形态识别的差异和取材的盲目性是重要因素。我们使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使正常黏膜和病灶黏膜对比更加明显,有助于BE形态的识别和靶向取材。靶向取材亦可避免普通内镜四象限取材法组织块量多,耗时多,并发出血穿孔的危险。本文结果显示,使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行靶向活检可提高BE诊断率,但未明显提高肠化型BE的检出率,其中单病灶肠化范围小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在Lugol's液食管染色,在不着色区行靶向活检时,亦应多点取材,尽量减少肠化漏诊。实验组检出1例早期癌和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提示Lugol's液食管染色可能有助于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两组检出BE组织类型及其它食管疾病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2005重庆草案)[J].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2006,15(1):80-81.

      [2] Inoue H,Rey JF,Lightdale C.Lugol chromomendoscop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J].Endoscopy,2001,33(1):75-79.

      [3] Fennerty MB.Tissue staining(chromoscopy)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Can J Gastroent,1999,13(5):423-429.

      [4] 朱炳良,李佳,陈静.亚甲蓝染色对Barrett食管伴肠化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5):376-377.

      [5] Mnrray L,Watson P,Johnston B,et al.Risk of adenocarcinoma in Barrett's esophagus:population based study[J]. BMJ,2003,327(7414):534-535.

      [6] Lim SL,Goh WT,Lee JM,Ng Tp,HOKY;Community Medicine GI Study Gr.Changing preval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ith changing time:longitudinal study in an Asian populati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7):995-1001.

      [7] Cossentino MJ,Wong RK.Barrett’s esophagus and risk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J]. Sem in Gastrointest Dis,2003,14(3):128.

      [8] 王德荣,赵幼安.食管腺癌和Barrett食管[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9):699-701.

      [9] Conio M,Cameron AJ,Romero Y,et al.Secular trends in 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Barrett,s esophagus.in Oimsted Country[J].Minnesota Gut,2001,48(3):304-309.

      [10] 张丽华,黄勤,于成功.Barrett食管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注意的问题[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11(1):26-28.

    ↑上一篇:3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结肠清洁效果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Penǎ法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9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