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自发性结肠穿孔治疗体会(附16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李献兵,田净净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自发性结肠穿孔

      探讨自发性结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和处理体会。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自发性结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发病前有便秘史15例;合并糖尿病1例;冠心病并房颤1例;乙状结肠癌2例;1例为小儿患者;1例同时发生2处穿孔;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自发性结肠穿孔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发生于小儿者罕见。主要原因为:慢性习惯性便秘。好发部位乙状结肠,术前误诊率高,及时恰当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减张缝合对刀口愈合有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4例;年龄1~82岁,平均71.2岁。发病前有便秘史15例,;冠心病并房颤1例,合并糖尿病1例,乙状结肠癌2例,1例为小儿患者,1例同时发生2处穿孔。有突然用力或排便诱因10例,,大便带脓血2例,1例患者为小儿,因发热、腹胀误诊为胃肠型感冒,3例误诊为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1例肛门指诊们及结肠肿瘤,5例腹腔穿刺抽出粪水样液体。10例X线透视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1.2 手术探查

      见全组腹膜炎,腹腔内积脓臭液200~800ml不等;穿孔部位在直乙交界区4例,乙状结肠中段8例,横结肠中段1例,直肠近腹膜返折处2例;均位于对系膜缘肠壁。其中1例同时发生横结肠、乙状结肠2处穿孔。穿孔处近圆形,0.3×0.3cm至2×3cm不等。穿孔周围肠壁炎症水肿,粘膜苍白;其中3例为斑状透壁性坏死,外观灰色膜状。

      2 结果

      全组急诊剖腹探查,1例小儿患者行穿孔处Ⅰ期修补,1例同时两处穿孔者行横结肠孔处Ⅰ期修补,乙状结肠穿孔处外置行双腔造瘘;6例行Hartman手术,其中乙状结肠癌2例穿孔发生于肿瘤近侧5~10cm处,行包括瘤段肠管切除的Hartman手术。8例行单纯乙状结肠穿孔处外置行双腔造瘘。全组均大量温盐水、甲硝唑冲洗腹腔,放置两侧结肠旁沟、盆底引流;术后15例痊愈,1例死亡。切口感染4例,裂开4例,Ⅰ期减张缝合4例,甲级愈合,均为感染及裂开。

      3 讨论

      3.1 病因

      目前自发性结肠穿孔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多是由于慢性便秘,在结肠内形成坚硬的粪块,压迫肠壁使该处缺血、坏死、穿孔[1]。或由于硬粪块至肠腔梗阻后,使近端肠粘膜缺血坏死,形成粪性溃疡[2]。Binbis认为用力排便或粪便堆积于大肠内使肠壁浆基层明显变薄[3]。故当用力排便或咳嗽、打喷嚏等腹内压明显增高时诱发溃疡穿孔。据统计有明确便秘史者占61%,另外该病好发于直乙交界区,占4.4%;有学者认为以下原因①此处易形成粪块;②结肠远端血运较差;③此处肠腔最窄,肠腔内压力高(0.5~1kPa)。所以该病确实与慢性便秘有一定关系,但仍有1/3患者无便秘史。

      3.2 诊断前大部分误诊

      本组术前仅4例确诊,多数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阑尾穿孔,结肠肿瘤破裂,肠系膜动脉栓塞,胃肠型感冒。作者认为本病早期诊断要注意①老年患者有慢性便秘史,突发下腹、左下腹剧痛,迅速波及全腹,但压痛及腹痛最著处仍为下腹或左下腹者。②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或粪块阴影者。③合并脓血便或肛门指诊指套带血、触及肿瘤或腹腔穿刺抽出粪水样污秽液者应高度怀疑本病。

      3.3 治疗方法

      首选急症手术探查。术式视具体情况决定。大体有如下种①切除病变肠段期吻合或加近端造瘘;②缝闭修补穿孔或加近端造瘘;③将穿孔处作造瘘口行病变肠段提出双腔造瘘;④Hartman手术;⑤修补外置不造瘘,短期观察后还纳。由于每个病人全身情况、腹腔污染情况、发病时间长短、肠管扩张及水肿、血运情况不同,穿孔位置、大小、形态存在差异,手术方式选择亦不同。应灵活运用,手术方式个体化。

      4 结论

      自发性结肠穿孔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发生于小儿者罕见。主要原因为:慢性习惯性便秘。好发部位乙状结肠,术前误诊率高,及时恰当手术处理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除术式选择外,彻底冲洗、可靠引流、高效抗生素应用及术后良好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Ⅰ期减张缝合对刀口愈合有利,明显降低刀口感染率及裂开率。

      【参考文献】

      [1]BauerJJ. Stercoraceous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 Clin North Am, 1972,52 : 1049

      [2]Guyton op. 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 . concepts of oprate management .Am sury, 1985,51:520

      [3]廖胜松.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15(2):33

    ↑上一篇:内镜下自膨式金属网状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182例疗效
    ↓下一篇: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67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