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潘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27  浏览次数:512次

      作者:杨崇选 潘新智

      关键词:潘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评价潘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共3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6例静脉滴注潘托拉唑40mg,1日2次,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0ml,1日3次。对照组158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1日2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为75.32%。治疗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为优。结论 潘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1]。我院于2007年以来,采用潘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314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男133例,女23例;年龄在20-82岁,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158例,男132例,女26例;年龄在26-74岁,平均年龄50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对两组出血病因进行比较(见表1)。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病因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比较表 例(%)

      例数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胃粘膜病变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胃癌

      治疗组 156 66 (42.31) 50(32.05) 28(17.95 ) 12(7.69)

      对照组 158 70 (44.30) 52(32.91) 30(18.99) 6(3.80)

      1.2 方法

      治疗组:静脉滴注潘托拉唑40mg,1日2次,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0ml,1日3次,连续用药5天。对照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1日2次,连续用药5天。两组均同时给予止血剂、补充血容量,以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

      1.3 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有无新鲜黑粪、呕血、以及血压、脉博、血色素是否稳定作为疗效判断标准。凡用药后48小时内无继续出血迹象,血压、脉博、血色素稳定者为显效;48-72小时内无出血,血压、脉博、血色素稳定者为有效;72小时后继续仍呕血或新鲜黑粪,血压、脉博、血色素不稳定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见表2),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为75.32%。两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潘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为优。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156 109(69.87%) 32(20.51%) 15(9.62%) 141(90.38%)

      对照组158 68(43.04%) 51(32.28%) 39(24.68%) 125(75.3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便秘14例(占8.97%),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占1.28%),白细胞轻度减少5例(占3.21%);对照组便秘7例(占4.43%),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占2.53%),白细胞轻度减少5例(占3.17%)。均于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药物、酒精或应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2]。已有文献报道证实:胃酸侵蚀溃疡基底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时粘膜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显著增强,从而使血凝块易于容解。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引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时才能有效发挥,而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的胃液中会迅速被消化。潘托拉唑通过抑制胃壁细胞分泌小管的H+-K+-ATP酶,使胃酸分泌的最终步骤受阻,其抑制作用强而持久,提高胃内PH值,延长胃内PH>6的持续时间,降低糜烂、溃疡粘膜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稳定血凝块止血[3]。硫糖铝混悬液摄入后附于胃、十二指肠粘膜表面,与损伤粘膜接触后分解成硫酸化蔗糖和氢氧化铝与胃粘膜的粘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于糜烂、溃疡面起屏障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胃酸、胆汁酸的伤害。硫糖铝混悬液还可直接与胃蛋白酶结合,发生沉淀抑制其分泌蛋白的活性,减弱其消化作用,阻止其对胃粘膜的进一步损伤[4]。两者协同作用起到迅速止血与促进糜烂、溃疡愈合。

      潘托拉唑属于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其有别于奥美拉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不诱导或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代谢,对肝、肾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而且经济的药物[5]。潘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见效快、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6.

      2 麦灿荣.消化内科诊疗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3 王利群.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5):48.

      4 刘未雄.硫糖铝的临床应用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22(9):1089.

      5 姚艺珍.不同质子泵抑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对比.中国现在医生,2008,46(16):97.

    ↑上一篇:两种疗法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3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