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诊疗

    发表时间:2011-06-16  浏览次数:499次

       作者:赵学松 张国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流均医院,淮安;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茭菱医院,淮安

      【摘要】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内科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病因、解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和预防复发。通过抗酸、H2受体阻断等药物的治疗,可大大降低外科手术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内科; 药物治疗

      Medical Therapeutics for Peptic Ulcer

      ZHAO Xuesong ZHANG Guojun

      (Liujun Hospital of Chuzhou, Huaian223223;Jiaoling Hospital of Chuzhou, Huaian223241, China)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端,胃一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1  临床症状

      溃疡病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体征不明显。约10~15%患者平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为其首发症状。典型症状表现为:

      1) 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2) 其它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

      2 药物治疗

      首先在治疗开始前,要明确是否为良性溃疡,现在一般在胃镜检查时看到溃疡时,都常规做活组织检查,取得病理证实。有时对胃镜可疑而病理报告阴性的病人,往往要重复活组织检查,以取得可靠的结果;另外,在治疗前应判定是高酸性溃疡还是低酸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良好,一般在8周以内溃疡即可愈合。在治疗用药上,长期以来,治疗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加强胃黏膜保护作用的药物。临床医生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从而在用药时尽量避免它的副作用,尤其在2种或3种药物合用时更为重要。

      1) 抗酸药物

      抗酸药(antacids)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后能降低胃内容物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发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餐后服药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合理用药应在餐后1、3小时及临睡前各服一次,一天7次。理想的抗酸药应该是作用迅速持久、不吸收、不产气、不引起腹泻或便秘,对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单一药物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故常用复方制剂。主要药物有: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

      2) H2受体阻断药

      为有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临床常用前3种。虽然几种药物的相对作用强度不一,但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Hz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较小。发生率小于 3%。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增高、男性性功能障碍 (第2代、第3代药物则无此副作用)和乳房增大以及困倦、迟钝、定向障碍、幻觉、躁动等精神症状。西米替丁可降低某些药物在肝内的分解代谢而延长作用时间。雷尼替丁这方面作用较西米替丁小。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则几乎无这种副作用。

      3) M胆碱受体阻断药

      M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挛。但在一般治疗剂量下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则不良反应较多,已很少单独应用。而哌仑西平(pirenzepine)对引起胃酸分泌的M1胆碱受体亲和力较高,而对唾液腺、平滑肌、心房的M胆碱受体亲和力低。治疗效果与西米替丁相仿,而不良反应轻微。

      4) 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壁细胞通过受体(M1、H2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H+,K+-ATP酶(H+泵)位于壁细胞的管状囊泡和分泌管上。它能将H+从壁细胞内转运到胃腔中,将K+从胃腔中转运到壁细胞内,进行H+-K+交换。抑制H+,K+-ATP酶,就能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环节,发挥治疗作用。对其他药,包括H2受体阻断药无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收到较好效果。对反流性食道炎,有效率达75%~85%,优于雷尼替丁。

      5)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由于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可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也可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6) 粘膜保护药

      胃粘膜能合成前列腺素E2(PGE2)及前列环素(PGI2),它们能防止有害因子损伤胃粘膜。实验证明它们能预防化学刺激引起的胃粘膜出血、糜烂与坏死,发挥细胞或粘膜保护作用。临床应用比较稳定的作用较强的衍生物。米索前列醇、恩前列醇、硫糖铝、胶体碱式枸橼酸铋。

      7) 抗幽门螺旋菌药

      幽门螺旋菌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它能产生有害物质,分解粘液,引起组织炎症。因此,根治幽门螺旋菌具有重要意义。幽门螺旋菌在体外对多种抗菌药非常敏感,但体内单用一种药物,几全无效。临床常以甲硝唑、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的2~3药作联合应用。

      3  结语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药物,或者还许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减少外科手术率。

      【参考文献】

      [1] 李宏微,卢世琪.消化性溃疡病因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 (1):57- 60.

      [2] Douglas w.Piper.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治疗[J].临床消化杂志,l993,5(1):2l-23.

    ↑上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因素及治疗
    ↓下一篇:上消化道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初步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