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白术升诃散为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360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526次

      作者:李英超 李英伟 作者单位:136500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白术升诃散 辨证治疗 慢性腹泻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主要由于湿胜与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本证与西医腹泻含义相同,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因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腹泻时,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均可参考本证进行辨证论治。急性泄泻西药效果快捷而好,而慢性泄泻相对病因复杂,西药对其治疗效果较差。慢性泄泻与脾肾功能密切相关;阳气不足水饮瘀阻肠络是此证的病因,病机关键所在;饮食不节,肝脾不调也可导致本证的发生,反复久泄又可引起气虚下陷,滑泄不止,阴竭阳脱危证。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根据四诊收集的依据,分析病情,明确发病原因,病程长短以及性质的寒热虚实,务必要以具体症情着眼,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发挥中药的特长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在门诊自2005~2008年以自拟白术升诃散为主辨证治疗慢性泄泻证3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60例患者均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20~65岁,脾虚湿困24例,脾阳不振38例,脾虚气陷26例,肝脾不调42例,脾肾两虚54例,大肠滑脱16例,病程3个月~26年。对照组160例,男94例,女66例,年龄21~63岁,脾虚湿困13例,脾阳不振29例,脾虚气陷22例,肝脾不调36例,脾肾两虚48例,大肠滑脱12例。病程2个月~25年。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辨证分型:①脾虚湿困:经常腹泻,吃的稍多一点或是吃了生冷油腻的食物后就必然发生大便溏泻或呈水样,或夹有少量粘液,伴有胃胀满,身重倦愈,舌苔白腻,脉象沉细。辨证要点:一为反复发作史,饮食不慎既泄泻,此为脾虚运化不健的表现;二为便溏如水样,身重倦怠舌苔白腻食欲差是湿胜困脾的表现,三为尚无阳虚的表现。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白术升河散加云苓50g,陈皮30g,砂仁50g。②脾阳不振:辨证要点为一有受凉即发作的诱因,二为泻下清冷夹有不消化食物,是脾阳不振运化不健的表现,三为腹痛喜暖喜按,肢冷,脉沉迟是脾胃虚寒的表现,治法:温中健脾,白术升诃散加干姜50g,肉桂30g,党参50g。③脾虚气陷:辨证要点大便稀薄,劳累则加重,腹部坠胀,甚则脱肛,为脾气不足,升举无力的表现,二是气短乏力自汗,脉弱等是中气亏虚的表现。治法:补中益气固肠止泻:白术升诃散加葛根50g,黄芪50g,煅龙骨50g。④肝脾不调:辨证要点:一为因情绪波动而诱发,二为腹痛即泄,泄后腹痛不减轻,胸闷肋胀嗳气,均为肝气郁结之象。三为食少泛恶,腹胀是脾失分健运的表现。治法:抑肝扶脾,白术升诃散加白芍50g,陈皮20g,香附50g,防风30g。⑤脾肾阳虚:辨证要点泄泻日久,多在天将明时发作,或完谷不化,腰膝痛软,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均属脾肾阳虚的表现。治法:温补脾肾。白术升诃散加补骨脂100g,豆蔻50g,吴茱萸50g,甘草30g。⑥大肠滑脱:辨证要点,一为滑泄脱肛是阳气虚衰收摄无力的表现;二为腹中冷痛,喜暖喜按,食少乏力舌淡,脉弱是脾肾虚寒的表现。治法:补气温中,涩肠固脱,白术升诃散加人参30g,罂粟壳30g,木香30g,附子20g,山药50g。

      两组泄泻类型分布,见表1。

      白术升诃散制备:白术100g,升麻50g,诃子50g。升麻、白术炒至焦黄,河子用面裹煨去油,上述药物研细粉过100目筛后混匀,贮于广口瓶内备用。

      治疗药用法用量:1次10g,1日3次,1料可用1周,米汤送服,饭前1小时服用,应忌酒,油腻辛腥生冷之饮食。辨证分型所加药物也共研粉,过100目筛后混匀分装广口瓶内备用。每次也用10g。疗程:一般治疗用药4周。个别用药10周。对照组用补脾益肠丸,思密达常规口服,治疗过程中饮食宜忌同治疗组。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大便次数型态正常或偶有异常,临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②好转:大便成形,有时稍稀,但次数每天不多于3次,临床症状有好转。③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讨 论

      泄泻主要病变在于脾胃、大小肠,而脾虚湿盛于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邪入侵损伤脾胃,运行失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湿胜则濡泻。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邪内生,沉积而下发生泄泻。”《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肝肾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以升运为旺。白术升诃散以白术为君药,燥湿健脾益气,炒后加强运化之力。本文所观察病例均为慢性泄泻,久泄必致脾虚气陷,清阳不升,肛门不能收摄,故加用升麻,升举清阳,益中气,诃子止泻收脱,固肾涩肠,温中散寒,升阳调气。中医认为散剂具有收敛作用,故采用散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辨证施治,整体观念是中医特色,我们在基本方白术升诃散的基础上,根据脉证的不同,加用对证的药物,效果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独到之处,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我们在用药治疗的同时,根据病因的不同,嘱病人合理饮食,调节情志,节制烟酒使疗效得到巩固。

      经过临床观察360例治疗效果满意,与其他治疗腹泻的药物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治疗彻底,不易复发。②用药期间无痛苦,应用方便,药源丰富。③价格低,普通百姓都能承受,几百完钱即可治愈。④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

    ↑上一篇:地榆汤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