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黄锦林 沈健伟 叶丽红 麻妙群 吴秀英 作者单位:321404 浙江省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黄锦林)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沈建伟 叶丽红 麻妙群 吴秀英)

      关键词: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100%有HP感染,而胃溃疡有50%~70%有HP感染,根除HP后可以使溃疡愈合,并使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1]。作者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溃疡的愈合率、HP根除率、症状的缓解程度及副作用等进行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至12月因上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而就诊的患者中选择经内镜检查诊断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18~70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溃疡大小约0.8~2.0cm;胃溃疡28例,溃疡大小约0.6~1.5cm。

      1.2 方法

      从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的胃窦、胃体各取1块活检标本,每一部位的活检标本中1块作快速尿素酶实验,另1块作病理学检测(Warthis-Starryr染色),两项均阳性者确定为HP感染。80例患者以雷贝拉唑组为主的三联疗法为雷贝拉唑10mg 2次/d,羟氨苄青霉素1.0g 2次/d,克拉霉素500mg 2次/d;治疗7d后,继续单独使用雷贝拉唑10mg 1次/d,球部溃疡连续用药7d,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予连续应用21d,于全部治疗结束后第28天复查胃镜及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症状缓解和HP根除情况。

      1.3 疗效判断

      全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内镜下见溃疡瘢痕期(S1或S2期)为治愈,见活动期或愈合期为未愈合,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测HP,两项结果均阴性者定为HP根除。症状疗效的判断:于用药后第1、2、3和第7天分别记录患者上腹痛、反酸症状发作的频率及症状的严重程度,评估上述时间内患者症状缓解率;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80例消化性溃疡总愈合率为92.5%(74/80),HP根除率为90.0(72/80)。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4.2%(49/52)、89.2%(25/2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HP根除率分别为94.2%(49/52)、82.1%(13/28)。第1天腹痛、反酸缓解55例,缓解率为68.75%,第2、3、7天症状缓解分别为9、7、5例,4例未缓解。有4例出现口干、恶心及腹泻,但患者均能耐受,继续接受治疗。

      3 讨论

      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同时有高胃酸和HP感染,高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导致其黏膜呈胃上皮化生,HP在胃上皮处生长,与高胃酸共同作用产生慢性炎症,削弱防御能力,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溃疡,可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必须积极抑酸和根除HP[1]。目前质子泵抑制(PPI)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以PPI的三联疗法根除HP以其根除率高、疗效短且副作用少等特点而被广泛的使用,但以往的PPI存在着起效慢、酸抑制不充分及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等缺点。雷贝拉唑为新一代PPI,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抑酸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本身具有较强的杀HP作用。国外研究表明,雷贝拉唑20mg 1次/d,24h胃酸能明显受到抑制,使胃内pH 24h保持较高的水平[2],国内雷贝拉唑多中心临床观察协助组研究表明,单次服用雷贝拉唑1日抑酸效应较强,雷贝拉唑24h中的白天和夜间pH>4和pH>3的百分比较高,尤其是雷贝拉唑夜间抑酸的效应明显,并无夜间酸分泌现象,从而保证其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本研究中,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92.5%,显示了雷贝拉唑短程疗法在溃疡治愈率方面的优势。起效迅速、症状缓解快是雷贝拉唑重要的特点之一,国外有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在酸性环境中起效时间非常短,而其他PPI起效时间为雷贝拉唑的10倍以上[3];可见雷贝拉唑的起效时间非常迅速,症状缓解非常显著,本实验中雷贝拉唑组第1、3天症状缓解明显,就显示出其优势,以雷贝拉唑为主的1周三联疗法在根除HP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组中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1周三联疗法其HP根除率为90.0%,主要与雷贝拉唑起效迅速,快速提高胃内pH值,降低了抗生素的降解,为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利用提供了理想的胃内pH环境及雷贝拉唑本身有较强的抗HP作用等因素有关,同时雷贝拉唑的代谢很少依赖细胞色素酶P450(CYP、最主要是CYP2C19),而且经CYP2C19代谢后的代谢物仍具有药理活性,因此,不同种族的CYP2C19活性差异和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的药动力学特征和抑酸活性影响很小,从而使雷贝拉唑根除的疗效较其他PPI更为稳定[4]等也有关。

      本组实验表明,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迅速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有效根除HP,短程治疗即具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

      【参考文献】

      1 Rauws EAL, Tytgat GNJ. Cure of duodenal ulcer associated with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a phlori. Lancet,1990,335: 1233~1235.

      2 Hongo M, Kimpara T, Moriyama S, et al. Effect of rabeprazole, a nlvel proton pump inhib itor, on ingastric pH in healthy volunteers. Tohodu J Exp Med,1998,186:43~50.

      3 雷贝拉唑多中心临床观察协作组.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日抑酸效果.中华内科杂志, 2002,41:554~555.

      4 Hokarik, sugiyama T, Kato M, et al. Efficacy of triple therapy with rabeprazol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CYP2C19 genetic polymorphism.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1, 15:1479~1484.

    ↑上一篇:胆总管结石外科术后复发的内镜治疗
    ↓下一篇: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220例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