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50例大肠癌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08  浏览次数:553次

      作者:辛红波 马海芝 王国强

      【关键词】 大肠癌;结肠镜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升高趋势。我院2000 年 2 月―2004 年 7 月共行结肠镜检查 820 例,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大肠癌50例,占6.09%,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确诊的 50 例大肠癌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 28 例, 女性 22 例,男女之比 1.27∶1, 发病年龄 20~80岁, 平均年龄 52岁, 其中 30 岁以下 2 例 (4.0%),40~60岁34例 (68.0%),>60岁14 例 (28.0%) 。

      1.2临床表现血便 35 例(70.0%),下腹痛 26 例(52.0%),腹泻 19 例 (38.0%),粘液便 24 例 (48.0%),贫血 21 例 (42.0%),腹痛包块 18 例 (36.0%),里急后重 7 例(14.0%)。

      1.3肠癌发生部位大肠癌发病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多见。本组 50 例大肠癌中,共有 52 处癌灶,其中多源发癌 2 例(1 例位于直肠与降结肠,1 例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病灶位于直肠24 例,乙状结肠 11例,升结肠5 例,横结肠 4 例,降结肠 3 例,回盲部 3 例。

      1.4病理类型52 个癌灶病理组织检查,腺癌 38 例,腺瘤恶变8 例,粘液瘤4例,未分化癌2例。

      1.5息肉伴癌及息肉癌变本组50例大肠癌合并息肉 10 例,息肉恶变 3 例,其中 2 例为腺瘤性息肉,1 例为增生性息肉。

      2讨论

      大肠癌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国内资料统计,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5位,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文献报道大肠癌检出率为 4%~5%[1],本组50 例大肠癌占同期检出人数 6.09%, 与文献报道相仿。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中晚期可有血便、腹痛、粘液便和腹泻等表现,却无特异性,常误诊为痢疾、肠炎或痔疮;某些便血、里急后重、下坠感的病例,又未做直肠指诊,致使失去早期发现的机会。大肠癌的发病高峰为40~60岁年龄组,合计34 例,占68.0%。早期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0%~90%,中晚期则不足40%。因此,积极推广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检查尽可能早期检出大肠癌并开展内镜下治疗,从而有效地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国内有文献报道大肠癌中,直、乙状结肠癌占 60.4%~77.7%,其中直肠癌可占 38.8%~66.9%[1]。本组直肠、乙状结肠癌占 70.0%, 其中直肠癌 48.0%,与文献报道相近。发病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可能与粪便在该部位存留时间较长, 粪便中吲哚等代谢物反复刺激大肠粘膜有关,而且腺瘤和炎症也发生于该部位。直肠指诊可扪及突入肠腔肿块、溃疡或环行狭窄,若指套上染有血液则更有助于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强调把直肠指诊作为下消化道,尤其是便血患者的常规检查,以期能够通过直肠指诊发现病变,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早期大肠癌病例。多源发大肠癌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在行肠镜检查时,应重视多源发癌的检查。本组发现多源发癌 2 例,1 例位于直肠与降结肠,1 例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因此,在大肠癌检查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处癌变的发现,除插镜不能通过或属禁忌之外均应做全大肠的检查,防止多源发癌的漏诊。本组大肠癌伴息肉 10 例,息肉癌变 3 例,这说明腺瘤性息肉 ( 肿瘤性息肉 )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有相关研究表明大肠癌多数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 腺瘤应视为癌前病变 [3]。虽然非肿瘤性息肉癌变率低,但亦可经过腺瘤期而癌变[4], 而且国内有报道发现非肿瘤性息肉癌变[5] 。因此,一旦发现息肉均应进行活检,并尽快镜下摘除,术后行全瘤病理检查,对仅有息肉顶部癌变而且分化好的息肉,摘除后继续肠镜复查观察;对低分化癌或蒂部甚至底部有癌变的息肉,应行手术切除 。

      参考文献

      1.徐向英,吴华星,王成良 .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恶性肿瘤651 例分析[J]. 内镜,1994,11(1)∶51

      2.宋育林,谢惠君,朱克莉,等.230 例大肠癌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3)∶179

      3.张志燕,潘琳娜,呈华星,等.大肠息肉与大肠癌演变关系(附494例分析)[J]. 内镜,1994,11(2)∶122

      4.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33

      5.聂玉强,李瑜元,杜洪,等 .胃增生性息肉癌变[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38

      滨州市中心医院251700

    ↑上一篇: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间歇性全消化道灌洗法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