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3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0-08-11  浏览次数:1228次

      作者:李玲玲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B超室, 神经消化内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关键词】 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发病机理可能与胆囊壁缺血和胆囊内胆汁瘀积有关,其中胆囊壁缺血具有重要作用,故又称急性缺血性胆囊炎或坏死性胆囊炎。B超检查是诊断AAC最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之一。我院对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AAC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岁。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28例,畏寒发热21例,右上腹包块10例,黄疸12例。全组病人均有右上腹压痛,其中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20例,25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1.2 方法 用HP-8500GP超声仪,常规检查右上腹、右肋间部,测量胆囊长径、宽径及胆囊壁厚度,观察胆囊内有无异常回声及胆囊周围有无炎性渗出性液性暗区。B超诊断标准[1]:(1)胆囊增大,胆囊壁厚≥4 mm;(2)胆囊周围有液体或浆膜下水肿但无腹水;(3)胆囊壁内有气体;(4)腐离的粘膜。

      2 结果

      30例AAC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者2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7%。其中1例因腹腔气体较多,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本组患者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为:胆囊肿大28例,胆囊壁增厚27例,胆囊内胆汁瘀积20例,胆囊壁周围见液性暗区为炎性渗出所致6例。AAC患者的胆囊长径为(9.50±0.48) cm,宽径为(3.8±0.31) cm,胆囊壁厚度为(0.42±0.03) cm。

      3 讨论

      国内报道AAC占急性胆囊炎的5%~ 20%[2],国外报道占2%~12%[3],在创伤、手术后以及儿童的急性胆囊炎中,AAC高达50%~100%,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男女之比约为2∶1,此特点不同于结石性胆囊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多见,本组AAC患者平均年龄62.5岁。AAC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变发展快,可迅速发展成胆囊坏死和穿孔,穿孔率达27.5%,而一般的急性胆囊炎为5%~10%[4]。在休克或血容量不足时或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手术及外伤后、禁食等情况下,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畏寒、发热、白细胞升高、黄疸、右上腹部包块及腹膜炎时,应考虑AAC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检查。AAC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应及早诊断,尽早妥善处理。B超检查是诊断AAC最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之一,在于可床旁检查,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报告迅速且经济可靠。本组AAC行常规体表超声检查,显示胆囊颈部梗阻和胆囊功能障碍,可以清晰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壁弥漫增厚,胆囊内出现稀疏或密集的分布不均的细小或粗大回声斑点,呈云雾状,为胆汁瘀积的表现。如发生胆囊炎穿孔可显示胆囊壁局部膨出或连续中断,以及胆囊周围的局限性积液,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依据。超声诊断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特别是一些没有CT和MRI的基层医院, 超声诊断AAC更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继成,刘玉明,李 涛,等.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7,9(1):40-41.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62-1264.

      [3] Howard RJ. Acuteac alculous cholecystitis[J]. Am J Surg,1981,141(3):194-197.

      [4] Gleen F, Becker CG. 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n in creasingentity[J]. Ann Surg,1982,195(9):131-138.

    ↑上一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NOS表达关系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