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早期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975次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患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1]。增加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死亡率[2]。对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80例有卒中后抑郁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入院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确诊。除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5~76 岁,平均(60.5±3.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6~77 岁,平均(61±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入院后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3天给予帕罗西汀20 mg,1次/d,口服,连续用药8周。

    1.3 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于入院第4天、4周、8周进行抑郁状态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于入院第4天、4周、8 周评定1次。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以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特征的心境障碍,约15%的重度抑郁患者可伴有严重自杀倾向,甚至自杀行为,它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认识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有:①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脑卒中后脑损伤破坏脑干与皮质联系的单胺如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其传导通路,导致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减少而诱发抑郁。②反应性机制学说:认为卒中后抑郁是社会心理生物因素作用的结果[4]。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的性质和预后的了解,对自己智力减退,脑卒中后机体功能缺损所致自主生活能力的下降,依赖别人照顾生活、工作能力丧失、经济收入的损失、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不良等社会心理因素,均可导致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压抑、沮丧、苦闷、自卑和悲观失望等抑郁状态。帕罗西汀为选择性5-羟色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抗抑郁作用,能进入突触神经细胞,对其他神经递质或受体无明显影响,是治疗卒中后抑郁较理想的药物。本组资料研究表明,治疗组在抗抑郁治疗后患者抑郁状态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抑郁状态无改善,用 HMAD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抗抑郁治疗后ADL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卒中后抑郁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抗抑郁治疗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这可能是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后,患者抑郁状态明显改善,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主动康复的愿望,占胜疾病的信心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陈 娟,刘红霞,赵 雷.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5(1):5.

    [2] Willams LS,Ghpse SS,Swindle RW.Depression and kther mental health diagnoses mortality[J].Am J Psychistry,2004,161(6):1090.

    [3]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4] Wilx G,Barskovs T.Predictors of psychological and somatic componeits of postotroke depression:long ituainal study[J].Top stroke Rchabil,2007,14(3):25.

    ↑上一篇:不同负荷剂量氯比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分析
    ↓下一篇: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