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分根术治疗根分叉病变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377次

      根分叉病变是指牙周炎发展至较重程度后,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受到影响的病变。其中下颌第一磨牙患病率是所有病变中发病率最高病症。导致根分叉病变的原因较多,菌斑微生物、合创伤是主要的原因,临床诊断主要根据X线片及探诊方式对根分叉病变的程度进行分级[1]。为对分根术治疗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笔者对65例根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月2月收治的65例采用分根术治疗的根分叉病变患者,共80个患牙。男36例,女29 例,年龄28~58岁,平均(40.62±3.21)岁。其中磨牙根分叉病变29个,残根41个,牙周病10个。下颌第一磨牙29个,第二磨牙 6个,上颌第一磨牙37个,第二磨牙8个。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根分叉病变磨牙较为严重,参考张举之对病变分类至少2级,髓室底破坏严重患者,经X线片观察根分叉部位出现骨质稀疏区,邻面牙槽骨角型吸收的磨牙,≥1个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吸收≤根长1/2,且根管可完善填充,可利用牙根长度大于8 mm,牙松动≤Ⅱ度,牙龈未包埋残根端面。

    1.3 方法:术前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将研究方法、目的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等告知患者,获得患者同意后签署同意书。患区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进行浸润麻醉,采用高速涡轮将根分叉处将磨牙沿颧舌向分开,从而形成远中及近中独立牙根,调整合后,保证其与颌牙间保留1~2 mm距离。分别进行龈下刮治及龈上洁治,对根分叉处的牙石等异物进行去除,保证根面的平整,采用适当的抛光车针对根分叉处进行抛光,避免棱角突出引起的软组织附着。在牙周敷料从而对牙周软组织形成保护,术后3 d常规抗炎,治疗3~4周后进行充填及根管预备治疗。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患者牙周组织形态、牙松动度、口腔卫生维护、合关系及根尖X线片等常规检查。

    1.4 疗效判定[2]:优: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良好恢复,牙齿动度≤1度,未出现牙龈红肿、牙周袋、牙龈增生及萎缩等形态改变。患牙区未出现龈下结石,口腔卫生维护良好,经X线片检查根尖阴影未出现扩大现象。良:合关系有所改善,咀嚼功能有所改善,牙齿动度1~2度之间。差:牙齿动度>2度,合较差,咀嚼功能未恢复,出现牙龈红肿、增生、萎缩等形态改变、口腔卫生维护较差,X线片检查显示出现根尖阴影明显扩大。 2 结果分根治疗后患者根分叉处均出现红肿现象,其中19例患者出现轻微炎性反应,经全身抗炎及牙周基础治疗后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与观察,牙齿恢复较好优32例,患者牙齿动度<1度,牙龈形质、色等均恢复正常,X线片检查结果良好。良39例,牙齿动度1~2度,牙齿可正常合。差9例,合差,牙齿动度>2度,优良率为88.8%。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根分叉区被牙槽骨间隔填充,由龈沟很难探出根分叉区,一旦根分叉区被牙周破坏所影响,经X线片及探诊即可诊断出。目前临床关于病变的分类尚未统一,Glickman将病变分为四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而Hamp则根据水平探诊根间骨破坏程度将病变分为Ⅰ~Ⅲ度[3]。根分叉病变区极易聚集菌斑,因此患处牙周袋常伴随溢脓及炎性反应,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牙齿松动现象,进而引起急性牙周脓肿,牙齿出现自发痛及咀嚼功能丧失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治疗主要以清除病变区压根面菌斑、牙石,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发生,维持病变部位解剖外形,预防病变加深,争取新的牙周组织附着为原则。而在治疗中,是否保留患牙也是临床治疗中需要的思考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进行,同时在患牙保留的基础上要充分思考后期牙齿修补问题。对于病变严重,周围压根受累的患牙均不保留,而牙根过短、松动牙齿亦不保留。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近中根分叉角度较大,经分根治疗后形成两个独立的单根牙,促进牙周组织及病变的恢复与健康。临床认为对于牙根间距小,上颌磨牙3个根患牙不易保留。经分根术治疗后还需完善根管填充及修复治疗,目前牙齿修复方法较多,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患者术后亦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证牙周清洁,对菌斑进行彻底清洁,并定期复查。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8%,患者合较好,咀嚼功能恢复较好,由此可知,分根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玉艳,储顺礼,周延民,等.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4):569.

    [2] 邱子劲,李 珣,王丽萍.分根术对磨牙根分叉病变或残根的保存治疗[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2):94.

     [3] 张 结.Bio-Oss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8):477.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Ⅳ级急性发作合并少尿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