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上消化道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的内镜形态学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097次

    作者:汉洪芝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多发发病病变和复合病变的发病情况,对指导临床研究有一定意义。方法 将1233 例消化道检查资料中 151 例( 12.25% )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根据内镜下同时存在的特点,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归纳出七项多发复合病变和胃内多发病变部位,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结论 上消化道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为胃镜检查之常见、多发病变,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胃镜;多发病变;复合病变

        将我院 2002~2003 年 1233 例接受胃镜检查病例去除单发病变留取 151 例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病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1例中,男 115 例,女 36 例。年龄 20~71 岁,平均 44.3 岁。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行胃镜检查。检查范围为食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降部。全部病例均为上消化道某一脏器的二种或两种以上病变和同时二个脏器的病变。共 151 例,占检查总数的 12.25% 。

        1.3  结果  本组病例占检查总数的 12.25%,为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多且较重。根据内镜下形态学改变,总结出7项复合病和多发病的部位 (表1) ,指导临床的治疗颇有意义。表1  上消化道复合病变与多发病变部位

        2  讨论

        胃内多发病变以多发溃疡为主,占 27% ,男女比例 2.5∶1,依次为萎缩性胃炎并有疣状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及黄色瘤。十二指肠球内多发病变男女比例 3 ∶1,平均年龄 <30 岁,以球溃疡并糜烂炎症为主,占 31% 。依次为多发球部溃疡、非糜烂性炎症并息肉样变、球狭窄与糜烂性炎症共存等。此组病人可能与胃酸分泌增多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多发癌与重复癌本组统计为各 2 例。例1为食管多发癌,患者,女, 55 岁。距门齿27 cm 食管后壁黏膜,稍隆起,表面不规则、糜烂,约 1.5 cm× 1.5 cm(副癌)。距门齿 36 cm ,于小弯侧及前壁见一3  cm×4 cm 溃疡,周边隆起,结节状不平(主癌)。其主副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病理报告均为食管癌。例 2 为胃内多发癌,患者,男 53 岁,胃角部 3 cm×5 cm (主癌),窦部前壁 1.5 cm×2 cm (副癌),均呈溃疡型。重复癌2例均为胃窦部腺癌与贲门腺癌,均男性,年龄71岁与41岁。食管与胃部病变,食管病变以炎症为主,次为食管癌、息肉等。胃部则以萎缩性胃炎为主,次为溃疡病与浅表胃炎,男女比例为 8∶1,幽门管与球部病变呈复合性溃疡相。此两段脏器相邻另受同一致病因素影响。食管与球部复合病变呈两极分布,其间,间隔幽门管胃腔及贲门,其中是否与胃、十二指肠反流或与贲门张力有关,在胃镜检查中尚难以确认。本组该病仅 2 例,均以食管和球部炎症为主,其中1例伴球部憩室。胃与十二指肠球部复合病变发病率高,占本文统计 61% 。平均年龄 40.3 岁,男女之比 3∶1 。其中以胃溃疡并有幽门管及球部病变、疣状胃炎与球部联合病变及糜烂性胃炎与球部病变等为最多,分别为 19 例( 20% ), 38 例( 41% ),20 例( 21.7% )。 其次为胃萎缩性炎症与球部病变并存11例( 12% )。其他为 4.6% 。以上多发病变与复合病变在临床中已形成一个较复杂的症候群。失去单一发病的症状规律性,形成这一复杂的、多症状的无明显规律性为其临床表现特点。对这一病理实体之治疗,首先应根据其形态学改变之主要方面分析其启动因素消除攻击因素增强防御因素,同时应注意黏膜形态改变与黏膜微血管状态间的关系,应充分注意在治疗改善该脏器微循环的作用。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