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胃底贲门印戒细胞癌19例内镜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146次

    作者:李良仁,王治安,黄连顺【关键词】  胃底贲门印戒细胞癌

        近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贲门癌占全部胃癌的构成比已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6.6%上升至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37.5%,现已成为西方国家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该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常或多或少地累及食管下端和(或)胃底;其恶性肿瘤的细胞类型也较为多样。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多数学者认为其发展快,预后差。消化道的印戒细胞癌多发生于胃体、窦小弯侧。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少见。但近年来也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1990~2006年经内镜、病理诊断的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1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0~2006年所有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印戒细胞癌120例,其中胃底贲门癌共19例,占所发现的消化道印戒细胞癌的15.83%(19/120),其中男12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28~72岁,平均54.7岁,40岁以下的2例,40~60岁12例,大于60岁3例,吞咽梗阻感7例,胸骨后疼痛3例,上腹胀、腹痛11例,恶心、呕吐1例。

        1.2  内镜资料  病灶位于贲门胃底内口12例,侵入食管下段2例,侵入胃体2例,食管、贲门胃底胃体广泛侵犯1例,胃底体癌侵及贲门2例。内镜下类型按Borrmann分型:Borrmann Ⅲ型12例,Borrmann Ⅱ型6例,Bormmann Ⅳ型1例,多表现为贲门及胃底内口的不规则溃疡,表面有污垢苔附着。溃疡底部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周边呈堤坝结节样隆起。胃镜下见贲门狭窄,蠕动差,黏膜僵硬,有肿物侵犯,或黏膜充血水肿,有浅溃疡形成。

         2  讨论

         贲门癌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临床上习惯性地将食管、胃交界部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CJ)泛称贲门癌(gastric cardia carcinoma,GCA)。1998年国际胃癌协会和食管疾病协会协作会议将解剖学上贲门的上、下各5 cm范围的食管和胃发生的癌定义为食管-胃交界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亦即贲门区域癌,并将其按解剖部位进一步分为3型:(1)AEG Ⅰ型:发生于远端食管黏膜的腺癌,通常起源于食管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即Barrett’s食管),能够从上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2)AEG Ⅱ型:真正意义的贲门癌,指发生于解剖学贲门或食管-胃交界部的肠上皮化生区;(3)AEG Ⅲ型:贲门下胃癌,从下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及食管的下端。发生AEG Ⅰ型癌的患者常常有食管裂孔疝和胃酸食管反流病史,绝大部分患者合并食管下端特异性肠上皮化生。该病变可发生进行性异形性增生,并已被确认为癌前期病变[2]。中晚期贲门癌的外观形态常分为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多见管状腺癌,其次为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胃印戒细胞癌是起源于黏膜固有层中腺体颈部未分化干细胞的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的分化肿瘤,和黏液腺癌一样都具有旺盛的黏液分泌功能,光镜下可见特征性印戒样细胞,分化程度差,易在胃壁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文献报道本病手术切除机会小,淋巴转移率高,3年病死率达94.3%,说明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差[3,4]。上消化道印戒细胞癌,以胃体、窦、小弯侧多区域受累最为常见。胃底贲门较少见。但本组资料显示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长,与贲门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一致。其内镜下形态仍以溃疡及隆起溃疡为主。由于病程短,病情变化快,常待临床出现症状时已有转移,失去手术时机,因此早期诊断依旧是防治印戒细胞癌的重要手段。胃镜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肿瘤的最有效手段,内镜检查在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但内镜下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表现形态各异,无特征性改变,肉眼难以判断。而其位置特殊,常规活检受内镜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活检准确率受限。王成章等[5]调查161例胃印戒细胞癌发现:活检总阳性检出率为64%,黏膜粗糙面48.9%,糜烂面76.6%,溃疡边缘89.7%,<4处仅59%,4~6处75.1%,>6处86.8%。故多取、深取组织,在溃疡边缘活检阳性率较高。必要时应对可疑病灶应重复内镜检查及活检,黏膜染色和洗刷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也可采取大片黏膜切除送检病理,提高病理检出率。必要时结合B超、CT及钡餐等临床检查综合判断,对检查胃壁浸润、转移可弥补胃镜、钡餐的不足,提高印戒细胞癌的诊断率。总之,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作为贲门癌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贲门癌发病率的增高,贲门印戒细胞癌的发病也逐渐增多。而且胃镜及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是防治印戒细胞癌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可疑胃印戒细胞癌病例,应多部位、挖洞式活检,并结合B超、CT综合判断,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

    【参考文献】1 Husemann B.Cardia carcinoma considered as a distinct clinicaentity.Br J Surg,1989,76(2):136-139.

    2 赵锡江.贲门癌的分型分期与诊断.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5):1-5.

    3 欣丁伟.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病理及临床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2):165-166.

    4 谭雪君,唐保禄,刘金贤.148例胃癌内镜及病理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193-194.

    5 王成章,朱阳春,林卫国.161例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病理及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98,18(5):319

    ↑上一篇: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263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