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965次

    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作者:蔡丽娥 王大海    作者单位:132013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1 132001吉林市北华大学医学院2   【摘要】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9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加依达拉奉)、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N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巴曲酶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发病48小时内脑梗死患者90例,为首次发病或过去患病后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并经头部CT 证实。凡年龄>80岁、有明显意识障碍、具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病史、最近做过手术、有心肝肾功能衰竭、已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血压超过200/100mmHg 者均不入选。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组,单纯巴曲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三组间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病时间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方法:巴曲酶组给予巴曲酶首次剂量10BU,3、5 天分别再给5BU,均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滴,30分钟内滴完。联用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 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滴,每隔12小时1次,共用14天。对照组不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三组均同时给予银杏达莫20ml、胞二磷胆碱0.5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4天。其他治疗药物无差别。三组均住院21天以上,并于治疗后90天门诊随访进行疗效评定。  实验室检查:各组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1天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血糖。  疗效评定:治疗2 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肝肾功能等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爱丁堡神经功能法(NDS),疗效评定按NDS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减少<18%为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SPSS12.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plusmn;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显著性水准设为P<0.05。结  果  各组治疗前后NDS比较:各组治疗后ND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巴曲酶组(P<0.05)。见表1。表1  各组治疗前后NDS比较(略)  各组间疗效比较:联合组显效率为84.6%,与巴曲酶组50.0%和对照组4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略)]    不良反应:各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生。各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脑梗死急性期血管闭塞引起脑血流减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产生自由基,其可损害细胞膜,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害,加重脑水肿,加重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缺血。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15-HPETE(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区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血栓作用,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1]。此外,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巴曲酶是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属于糖蛋白,其肽链由 23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36 000,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能直接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使纤维蛋白的多聚体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增加血浆中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浓度,促进血栓溶解、改善微循环使血流再通,降低血黏度,因此具有降纤、溶栓、抗凝等作用[2]。研究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P<0.01),治疗后NDS 减分幅度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NDS 减分幅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可能有协同相加作用,但降纤药物巴曲酶和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有各自不同的神经保护机制,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如何增加彼此对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探讨。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   1 李竞,冯宏业,任力杰,等.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7):663.  2 陈清棠,赵玉宾,郑亚文,等.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2):27-30.

    ↑上一篇: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
    ↓下一篇: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14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