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结核病学》

    中医中药治疗腰椎结核28例

    发表时间:2010-06-15  浏览次数:1137次

    孙德胜 黑龙江省讷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13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腰椎结核患者给予中药内服,有窦道者或术后创口不愈合留有窦道者,需配用窦道膏外用,治疗3~5个疗程。结果 28例患者中,13例治愈,11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2例未见好转,总有效率85.7%。结论 只要准确辨证,合理施治,中医药内服加外敷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腰椎结核;中医内科学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1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10-0017-01

    腰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最为常见,病变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手术及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很难收到很好的疗效。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2003年以来收治的28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0~40岁18例,40~50岁10例。本组经X线片及CT诊断椎间盘破坏及椎间隙狭窄16例,累及多个邻近椎体12例;合并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5例。

    1.2 治疗方法 局部制动,缓解疼痛,防止畸形发展,减少体力消耗,避免病变扩散。活动期,卧硬板床休息,静止期穿戴适宜的腰支架。时间为至患者痊愈,一般为3~5个月。

    1.2.1 内治法 三七25g,乳香15g,没药15g,苏全虫15g,五加皮20g,桂枝20g,红花20g,当归50g,川羌活15g,乌蛇15g,防己15g,钻地风15g,穿山龙15g,地龙15g,蜈蚣2条,血竭30g。上药共研细末,每日晚饭后黄酒冲服,每次15g,忌腥辣凉等食物。每个疗程20天,一般3~5个疗程即可痊愈。

    1.2.2 窦道膏 轻粉5g,月石5g,银珠5g,樟丹5g,铜绿5g,松香15g,炙巴豆1枚,生杏仁7枚,炙木鳖子1枚,红蓖麻仁40粒。上10味药捣烂成膏状,以均匀细致为宜,用3%双氧水将瘘口冲洗干净后,把药丸成与瘘口大小相似的小丸,塞入窦道,待小药丸自动脱落后,再进行下次换药,直到瘘口愈合用药终止。用药期间忌食刺激性的食物,如无鳞鱼、有生殖能力的公母猪肉及小米等[1]。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未愈:症状未见改变。

    2.2 临床疗效 28例患者中,13例治愈,11例好转,2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未见好转,总有效率85.7%。

    3 讨论

    腰椎结核是由椎体的菌栓发展成为病灶。病灶内死骨吸收后遗留骨空洞,空洞内充满脓汁或干酪样物质。椎体周围缺少肌肉组织,椎体病变所产生的脓汁很少被吸收,脓汁先汇集在椎体一侧的骨膜下,形成局限性椎旁脓肿。局限性椎旁脓肿视骨病病灶位置而定,可出现在椎体前方,侧方或后方。腰椎结核形成腰肌脓肿,脓肿破溃或误切排脓后形成慢性窦道,长期不愈,可有结核样物质,如干酪样组织、脓液、小块死骨排出。混合感染时窦口可有红肿。多数患者有午后低热、脉快、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盗汗、贫血、全身疲乏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症状通常为轻微钝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则加重,咳嗽、打喷嚏或持重物时加重;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变得僵直,是由于肌肉痉挛所致,不能弯腰,走路时用双手扶腰以保持脊柱平衡;后凸畸形是椎体破坏塌陷的结果,多为角状后凸,有时亦伴有侧凸,脊柱运动受限等;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除合并感染或修复期外,骨质增生和硬化比较少见;早期椎间隙狭窄和椎体上下缘模糊,晚期椎间隙多消失,成人椎体中心型病变可能在较长期内不侵犯椎间隙;脊柱屈度为后突、侧弯,破坏较严重的椎体相互嵌入,可见腰大肌阴影呈局限或弥漫性膨隆,膨隆的阴影中有时可见死骨或钙化[2]。腰椎结核应与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强直性脊柱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半椎体畸形、椎体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2]。

    本组观察病例中28例患者,经中药内服外用,对症治疗平均3到5个疗程,症状消失,运动自如,治愈率达85.7%,本方通过上药的组合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敛疮生肌,破血消肿逐瘀,接骨强骨,温经通脉化痰之功效,共同作用达到治疗腰椎结核之目的。没有窦道者只需口服用药就可治愈,有窦道或术后创口不愈合留有窦道者,均需配用窦道膏外用,本方具有提毒排脓、祛腐生肌的功效。近两年术后久不愈,症状较重患者运用上述联合治疗,均已痊愈。请同仁们临床中试用,互相探讨,为腰椎结核患者早日康复,恢复工作能力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大真.骨伤效验秘方五百首[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506.

    [2] 赵矩才,张铁良.骨与关节感染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06-307,309-310.

    ↑上一篇:结核病化疗期类赫反应20例临床探析
    ↓下一篇:15例老年肺结核临床误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