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哈尔滨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发表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892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根据WHo预测,全球约有800万中、重度COPD患者,2005年因CoPD死亡者约300万,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目前哈尔滨地区尚缺乏准确的COPD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对哈尔滨市5个社区进行了COPD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l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抽取哈尔滨市经济、文化水平相对偏高的5个社区(共3533700人),具各户籍登记年龄≥40岁(17妮188人),且在本地居住≥20年的常住人口(17430976人)初筛为本调查研究对象。最终人选对象为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居民,利用电话访问、海报等方式募集的志愿者共1100人,并签知情同意书。

    1.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体格硷查包括身高、胸围、腹围、体质量和血压等,及肺功能检测。所有受访者需要完成三次肺通气功能检查,取最好的一个作为检测值,测定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FVC 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FEV1预计值(FEV1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参与调查的临床医师经过统一培训,参考COPD全球创议(GOLD)委员会COPD疾病负担研究项目(BOL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钊和Zho吧等L3]全国范围CoPD流行病学调查项目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成员职业、收人、吸烟情况、被动吸烟、生活烹饪习惯、室外空气污染等、CoPD相关症状、既往疾病等问题。调查人员完成调查表格填写后,由同一呼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日本捷斯特公司便携式肺功仪),每次测定前准确定标和调试肺功能仪使其达到良好工作状态。CoPD患者的诊断、分级参照⒛02年中华医学会CoPD诊断标准,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0作为标准。对筛选出的COPD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完成X线胸片、心电图、血生化检测,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

    1.3统计学方法使用Acccss软件双人独立录入数据,并检查、核对和校正。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莎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完成调查1084例,应答率为98.55%(1084/1100),其中男5O6例,女578例,平均年龄(60±12)岁(表1)。

    2.2 COPD患病情况调查社区的CoPD患病率为2.95%(32/1084),男性3.95%(⒛/506),女性2,08%(12/578),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1.90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59岁和60~6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患病率较高(表2),且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70岁的女性患病率较男性略高,各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检出的COPD患者中,有吸烟史占75%(24/32)。在所有调查人群中共狃3例持续吸烟10年以上或吸烟指数(年支)达到300以上,占受试人群40,9%,其中检出24例COPD(5.41%),共641例吸烟指数未超过300的人群,占受试人群的59.1%,其中检出8例COPD(1.25%)。

    2.4 COPD患者临床分级以轻中度患者居多,其中I级患者11例(34,4%),Ⅱ级患者19例(59。4%),Ⅱ级患者2例(6.3%)。有37.5%(12例)知道自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COPD。COPD分级与年龄段分布见表3。

    3讨论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哈尔滨市社区荃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2.95%,男性3,95%,女性2.08%。据报道,1992年我北方地区15岁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为3%,⒛03年全国7省市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3]。我们的调查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测可能与哈尔滨市人民经济状况较好有关。哥本哈根城市中心研究(CCHS)的结果提示,社会经济状况是独立于吸烟影响增加C(DPD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4]。我们的调查显示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2,20%、3.47%、4,10%、1,66%,由于本次调查平均年龄(60,26±12.32)岁,70岁以上人数所占比例小,患病率较50~59岁、60~69岁略低,但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功能的下降,COP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显示吸烟是COPD发病最重要的因素。

    在我们的调查中,在检出的COPD患者中,有吸烟史占75%,这说明社区全科医师健康教育做得不够[6]。有研究表明[7],吸烟对呼吸道的损害具有累积作用,吸烟早期烟雾中的有害气体刺激支气管黏膜,可产生保护性反射,引起气道收缩,出现咳嗽。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因此,吸烟的COPD患者需要戒烟,缓解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提高生活的质量。通过本组调查中COPD分级统计发现I级弘,37%,Ⅱ级59.37%,Ⅲ级6,25%,显示COPD患者中轻、中度占绝大多数,Ⅱ级6.25%可能是重度患者直接门诊或住院诊治有关。在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COPD患者知晓率为37,5%,说明近几年人们特别是市区人们对COPD的了解有所提高以及医护人员对有关COPD健康教育的力度有所提高。从我们的研究看,哈尔滨市CoPD患病率有所下降,人民群众对COPD的知晓率有所提高。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尚缺乏COPD相关宣传活动,虽然患者非常希望能对疾病有所了解。根据COPD是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据调查每例CoPD患者的年平均总费用(¥13314)占家庭总收人(¥32880)的40%E叫。调查表明CoPD的费用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住院次数呈正相关[l ll。所以说加强对COPD患者的管理,降低住院次数是减少医疗花费的关键。当然,政府对COPD患者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总而言之,我们医护人员应继续普及COPD知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远离危险因素,从而进一步降低COPD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OL].http://www.who.int/respiratory/copd/burdren/en,2010.

    [2]Chapman KR,Mannino DM,Soriano JB.Epidemiology and cos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6.188-207.

    [3]Zhong N,Wang C,Yao W.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 based survey[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7.753-760.

    [4]Prescott E,Lange P,Vestbo J.Socioeconomic status,lung function and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r COPD:results from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1999.1109-1114.

    [5]吕福祯,鲍永霞,邵玉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122-125.

    [6]李凡,蔡映云,徐迅.社区全科团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104-106.

    [7]Wright JL,ILevy RD,Churg A.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theories of pathogenesi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Thorax,2005.605-609.

    [8]Shen N,Yao WZ,Zhu H.Patient's perspectiv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Yanqing county of Beijing][J].Zhonghua Jiehe He Huxi Zazhi,2008.206-208.

    Chiang CH.Cost analy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 tertiary care setting in Taiwan[J].Respirology,2008.689-694.

    He QY,Zhou X,Xie CM.Impa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 burden in Chinese urban areas[J].Zhonghua Jiehe He Huxi Zazhi,2009.253-257.

     

    ↑上一篇:1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危险因素分层分析
    ↓下一篇:海南地区候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程序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