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04  浏览次数:902次

    呼吸道感染为呼吸系统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其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等广泛应用,病原菌耐药日趋严重,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从本院呼吸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培养分离病原菌930株,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采集我院呼吸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晨痰标本。1.2 方法采用血平板、中国蓝和巧克力平板进行细菌培养,挑取优势菌进行分纯及生化反应鉴定。1.3 菌株鉴定卡和药敏卡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NI、GPI、GNS和GPS卡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1.4 数据处理采用WHONET软件统计2 结果2.1 病原菌分布在930株病原菌中G-杆菌共655株(占70.5%)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属等。G+球菌共172株(占18.5%)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共103株(占11%)2.2 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见表1、2表1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2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3 讨论下呼吸道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变化,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对于其感染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从本文资料显示,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从呼吸道分离出共930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655株占70.5%。以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不动杆菌属为主,但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感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菌株容易引起医院感染[3]G-杆菌对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铜/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对美洛培南未发现有耐药菌株,可能是由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独特的结构不受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影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ESBL可以破坏孢-内酰胺酶抗生素,可明显降低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所以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产ESBL细菌的耐药性要明显高于非产ESBL细菌[4]。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93.1%。从G+球菌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95%以上,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也较高,但糖肽类药物如万古霉素对此类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暂未发现耐药菌株,同时阿米卡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也较低一般在10%以下。这些药物可作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要的首选。肠球菌较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高一些。由于激素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本报告中的真菌分离率虽然是11%,但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临床医生不应该凭经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药敏实验、耐药株的报告结果,正确选择药物。【参考文献】[1] 陈凯,李亚洁,张和平,等.肺部感染患者细菌感染谱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8):49-51.[2] 张秀珍.当代细菌检验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9.125.[3] 甘丹,刘茜,李叶青.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10-412.[4] 赵建平,周秀岚,方君,等.超广谱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112-113.

    ↑上一篇:血培养分离支气管炎博德特菌2例并文献复习
    ↓下一篇: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急性支气管炎80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