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766次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鼻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可变换视角的内镜而且高分辨的基础上开展鼻窦手术,使视角广阔、术野清晰、操作精确,能彻底地清除病变,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首选治疗手段。回顾性分析 2009年10月~2012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24例患者,男129例,女95例,年龄 25~70岁,平均56.5岁。术前对所有患者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镜检查。按照海口会议标准分型[1]。22例为Ⅰ型1期,54例为 Ⅰ型2期,24例为Ⅰ型3期;31例为Ⅱ型1期,30例为Ⅱ型2期,43 例为Ⅱ型3期;20例为Ⅲ型。

    1.2 方法:对于辅助检查无手术禁忌证者术前1周开始给予雷诺考特喷鼻及口服抗生素。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使用stryker鼻内镜和电动切吸器及手术器械,按照 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首先切除钩突,进而由前向后开放筛泡及前组筛窦、切除中鼻甲基板开放后组筛窦、切除筛蝶板开放蝶窦,切除鼻囟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开放额隐窝。由于鼻窦病变的性质、部位和范围不同,故对于一些较局限的病变或单鼻窦病变,则不需要完成上述基本术式的全部步骤。如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前组筛窦开放术和单纯蝶窦开放术等。如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首先行矫正;如中鼻甲肥大、息肉样变或泡状中鼻甲行中鼻甲成形;下鼻甲肥大者予部份切除。术毕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

    1.3 疗效标准:根据海口会议的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良好,术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改善,术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需行二次手术的病例,亦视为无效。

    2 结果

    经术后1年的随访,治愈162例,占72.3%,好转51例,占 22.8%,无效11例,占4.9%。总有效率为95.1%。纸样板损伤致眼睑淤血、肿胀3例,均经积极对症治疗1周左右消退;术腔粘连4 例,可继续分离粘连,用碘仿纱条分隔下治愈;上颌窦开口狭窄或闭锁6例,随访时扩大窦口后开放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以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流脓涕等主要表现,与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人体抵抗力减弱或致病菌毒力强等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手术普遍存在视野狭窄、照明不清、一定程度的盲目操作以及病变切除不彻底、创伤较大等缺点。鼻内镜手术的应用,在治疗慢性鼻— 鼻窦炎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减小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鼻内镜鼻窦手术是为了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清除不可逆病变,尽可能保留鼻—鼻窦的黏膜,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通畅与引流,恢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以及黏膜纤毛的腺体功能和清除功能,才能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的[2]。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纠正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许庚认为,成功的手术只是治疗的第1步,术后处理为治疗的第2步[3]。术后的局部换药及随访制度是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手段,出院后每1~2周复查1次,3个月后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6个月后每1~2个月不定期随访至1年以上。及时分离粘连、清除术腔的痂皮、增生的肉芽及囊泡和小息肉组织,并行鼻腔鼻窦冲洗,直至术腔黏膜上皮化。换药时应尽量减少对上皮化黏膜的损伤。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24例,结果治愈162例,治愈率达到72.3%,术后出现眶周瘀斑、肿胀13例,术腔粘连4例,上颌窦开口狭窄或闭锁6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提示鼻内镜下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而且比较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3.

    [2]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7.

     [3] 许 庚,李 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5):302.

    ↑上一篇:60例肝切除患者腹腔镜运用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BiPAP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中的抢救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