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6例—附单用西药治疗40例对照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762次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性反应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其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积极治疗,是防止本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1]。近三年来,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的诊断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五版标准,其中医辨证慢性支气管炎分型属肺脾气虚、气阴两虚、痰湿恋肺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病程5~2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60岁,平均50岁;病程5~24.5 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的肺原性心脏病和肺气种。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①肺脾气虚型:28例:咳嗽多痰,气短,喘息,恶风自汗,纳差体倦,便溏,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无力。处方:加味补中益气汤,《万氏家抄方》卷二加减。药物组成:黄芩30 g,黄芪30 g,柴胡30 g,半夏20 g,芍药20 g,人参20 g,白术20 g,当归20 g,甘草20 g,升麻5 g,陈皮15 g。咯痰较多加葶苈子。1剂/d,清水煎,分2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②气阴两虚、痰湿蕴肺型:28例:咳嗽,胸闷,气短,色白而黏,胸脘满闷,胃脘痛,腹胀纳呆,四肢酸痛,便溏。舌苔白,脉濡弱。健脾化痰汤加减。药物组成:白术30 g,陈皮30 g,柴胡20 g,当归20 g,鳖甲20 g,茯苓30 g,人参20 g,贝母20 g,知母20 g,黄芪20 g,半夏(制)20 g,黄芩20 g,甘草20 g,白芍20 g,痰多的加葶苈子,有感冒症状者加薄荷、白芷、板蓝根、双花,气阴两虚的加太子参。1剂/d,清水煎,分2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参考1979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证侯分析:肺脾气虚的症状病机是肺脾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肺气虚弱,影响及脾,导致脾气亦虚;或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肺失所养,而致肺气虚;或其他慢性病影响肺脾两脏等引起。本证以肺脾两虚所致的咳喘、纳差、便溏为特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气虚,健运失职,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搪;脾虚生湿,湿聚生痰,则痰多稀白,上贮于肺,肺气不利,则咳喘不止;肺脾气虚,则短气乏力,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为气虚之象[2]。气阴两虚、痰湿蕴肺的病机是气虚则咳嗽、气短;脾气虚则脾虚生湿,湿聚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黏腻或稠厚;脾运不健,湿痰中阻则胸脘满闷,腹胀纳呆;脾气虚则舌苔白,脉濡弱,为气阴两虚,痰湿内盛之征[3]。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以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等肺的定位症状为主;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的定位症状为主。本证除了见一般气虚症状外,还同时见肺脾两虚的定位症状。

    治疗方案:本病迁延日久而呈本虚标实之病机,本虚为脾虚,气阴两虚,标实为痰湿蕴肺,治疗当扶正祛邪并重,故以《加味补中益气汤》及《健康化痰汤》加减,均具有补脾气而化痰湿之功,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气,升麻、柴胡有升阳举陷之功,当归、白芍均有补血养血之功;《健康化痰汤》中鳖甲、知母共助滋阴之妙,茯苓、黄芩共为化湿之功。两方均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效,但《健康化痰汤》之化湿功能更强,且有补阴之效[4]。若痰多者加葶苈子,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加薄荷、白芷、板蓝根、双花,气阴两虚的加太子参。

     4 参考文献

    [1] 冯 玲,茹文亚.金水六君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J].浙江中医杂志,2004,26(1):39.

    [2] 童玉琴.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4,25(2):39.

     [3] 孙 霞.健脾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60例[J].中医药学刊,2006,24(2):258.

     [4]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5.

    ↑上一篇:氨溴索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