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综合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9-20  浏览次数:866次

      作者:蔺爱芹,王百川  作者单位:吉林舒兰,舒兰市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对照观察了运用针灸和以血府逐瘀汤加味的综合治法与丹参注射液治疗80例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针灸和血府逐瘀汤加味的综合治疗组治愈率为45%,有效率为95%,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愈率为37.5%,有效率为87.5%,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灸和血府逐瘀汤加味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治疗。

      【关键词】 综合治疗;脑血栓形成;活血化瘀

      本社区用针灸和以血府逐瘀汤为主,随证加用补气、养肝肾、清肝泻火药治疗脑血栓形成4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均为发病30天以内就诊住院,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5~70岁;有高血压病史36例,高脂血症26例;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35例;伴口眼斜50例,伴失语或语言蹇涩38例。随机将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上述情况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医辨证分型见表1。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表1两组中医证型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针灸头针取偏瘫对侧头部上下肢运动区、感觉区。体针取百会、风池、翳风、肾俞、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太冲[1]。伴失语或语言蹇塞加廉泉、通里、哑门,头针加语言二区;伴口眼斜加阳白、颊车、牵正、下关、地仓、人中;根据患者症状加减不同穴位。针法:根据穴位选28号1~6寸长短不等的毫针,皮肤常规消毒,针刺以酸麻胀痛沉为针感,留针30min中间行针2次,针刺根据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使用不同补泻手法。

      2.1.2内服中药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血府逐瘀汤为主方[2],药用桃仁、川芎、牛膝、柴胡各12g,当归、生地黄各15g,赤芍、枳壳、红花各10g,桔梗、甘草各6g。加味: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舌嫩红少苔者加熟地黄20g;气虚,肢体软瘫乏力舌淡者加黄芪30g;心肝火盛,心烦口苦等加黄芩12g,菊花15g……根据症状辨证加药物,每日1剂,每剂煎取400ml,每次200ml日两次早晚空腹服。

      2.2对照组丹参注射液12~20ml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间隔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2.3两组均采用(1)建立健全患者医疗病案,研究防止复发的措施[3]。(2)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指导临床用药给予活化脑细胞药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脱水降颅内压及伴随疾病的治疗。(3)根据患者症状制订并实施语言和良肢位摆放等康复训练。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瘫痪肢体运动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参加一定的工作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显效:瘫痪肢体功能明显好转,一般生活自理能自行走路,尚留某些功能障碍。有效:各种症状体征均未得到改善。

      3.2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结果

      4讨论

      脑血栓形成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偏瘫病位在脑,波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器有关。“头为诸阳之会”,脑与诸经脉关系密切。针灸头针、百会刺激诸阳之会,醒脑开窍活血化瘀,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针灸百会、合谷、风池、太冲有激发经络内经气的运行流动,增强循经感传气效果;针灸肾俞、阳陵泉、足三里以振奋中风后亏虚的阳气,帅血运行,加强诸经循行灌注的作用,针灸其他穴位皆有疏通经脉活血化瘀的作用,共同促进全身机能的恢复。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的根本病理基础在于气虚和阴虚,而血瘀则贯穿于该病的始终。治疗脑血栓形成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4]。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5],故可治疗脑中血瘀、络脉痹阻的脑血栓形成。方中桃仁、红花、牛膝、川芎、当归、赤芍能活血化瘀,牛膝、枳壳之降与桔梗、柴胡之升合用,有理气血升降之意,生地配当归能养血润燥,使活血而无耗血,理气而不伤阴,气血兼顾,升降并用,祛瘀又能生新,故瘀祛气行,诸症可愈。脑血栓形成患者除瘀血形成外,临床多见气虚和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的表现。气虚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使血瘀更甚,治疗时加黄芪益气以助血液运行;肝肾阴虚则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致脑府气血逆乱,治疗时生地黄、熟地黄并用可加强滋养肝肾之功,用黄芩、菊花抑过亢的肝阳增强疗效……根据症状辨证加药物可提高疗效。针灸和血府逐瘀汤加味结合相辅相成,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醒脑开窍舒筋利节,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作用,故治疗脑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本观察结果亦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7.5%),基本治愈率45%高于对照组(37.5%),针灸和血府逐瘀汤加味的综合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与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一种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1): 43.

      2陈戎.血府逐瘀汤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100例.中国中医现代远程教育,2011-6.

      3刘利新,王菊莉.社区医疗服务对中风后遗症的综合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8,24(350):44.

      4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3.

      5许济群.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8.

    ↑上一篇: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下一篇:颈动脉注射治疗脑血栓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