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6-13  浏览次数:708次

      作者:张丽英,张红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北京

      【摘要】 目的:比较使用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56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心肺复苏机CPR组、人工标准CPR组,比较两者循环、呼吸恢复率。结果: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和呼吸恢复率均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结论: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没有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肺复苏;循环;呼吸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umper in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ZHANG Liying, ZHANG Hong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umper model 1007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with those of standard CPR.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cardiac respiratory arrest were divided into Thumper PCR group and standard CPR group. The resuscitation rate of circulation and respiration was compar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resuscitation rate of circulation and respiration in Thumper CP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andard CPR group. Conclusions: Thumper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tandard CPR. It is worthy of being put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Circulation; Respiration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的常见危重症,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CPR)。安全有效的CPR可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将我院急诊科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5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别应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和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急诊科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癌症晚期、慢性疾病终末期、重型颅脑损伤而不能解决基本病因等情况以及心跳停止20分钟以上者。入选患者共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36~87岁,平均67.15岁。5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肺复苏机CPR组26例、标准CPR组30例。

      1.2 方法 心肺复苏机CPR组应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进行CPR,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并迅速安装心肺复苏机。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将心肺复苏机背板置于患者背部,插入主机,调整按压臂使其紧贴患者胸骨柄下段1/3处,连接氧气,打开主阀门,调节潮气量为5~8mL/kg,胸廓按压深度为4~5cm,确保有效按压。按压频率预设为100次/分,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为5∶1,每按压5次后有1.25秒延迟换气。标准CPR组同样气管插管,应用纽邦C100型呼吸机控制呼吸,人工胸外按压方法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执行。参加心肺复苏机CPR和标准CPR操作者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都接受过规范CPR技术培训。两组均在以上的基础上给予心电监测、电除颤及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

      1.3 疗效判定和统计学方法 出现窦性、房性、交界性、加速性室性自搏等规则的自主心律且血压≥90/60mmHg并维持30分钟以上为自主循环恢复,出现自主呼吸或人机对抗为自主呼吸恢复。经各种措施抢救30分钟循环、呼吸仍无恢复为复苏失败。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心肺复苏机CPR组自主循环恢复12例,占46.15%,标准CPR组自主循环恢复5例,恢复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心肺复苏机CPR组自主呼吸恢复4例,恢复率15.38%,标准CPR组自主呼吸恢复1例,恢复率3.33%。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CPR自主循环恢复的比较

      3 讨论

      CPR是采用胸外按压的方式,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一种抢救措施。1960年Kouweuhoven[1]首先报道了应用胸外按压压迫胸骨和脊柱间的心脏而泵血救治心性猝死者成功。此后,标准CPR在国际上一直备受推崇。但长期以来,标准CPR下的患者血流灌注并不理想。有人认为,即使接受正规训练的CPR手法,也只能提供正常血供的20%~30%[2],也仅能使颈动脉搏出量保持在6.67~13.3kPa(50~100mmHg)[3]。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工CPR操作者容易疲劳,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期间不可避免地中断按压降低了复苏效果,而且容易受操作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标准CPR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另外,胸外按压时还需配合人工呼吸,而常规的呼吸机控制呼吸模式很难与胸外按压协调一致[4]。因此,《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了按压质量问题,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使胸廓充分回弹和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在国际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恒定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不可能由人工完成,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按压是一种有效的办法。Thumper心肺复苏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肺复苏机CPR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标准CPR组,但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患者例数较少,可能与心跳呼吸停止距复苏开始时间较长以及样本量较小有关。但可以看出,Thumper心肺复苏机比人工徒手操作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与标准CPR相比,Thumper心肺复苏机具有以下优点:(1)胸外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均等,按压幅度可调,真正达到有效按压。(2)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之比可达到50∶50。(3)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位置固定。(4)通气与按压协调,每按压5次后有1.25秒的换气延迟,使心脏按压和换气自动最佳配合,而且有利于CO2的排出,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避免呼吸性酸中毒[5]。(5)进行心电监测、心电图、电除颤等操作时不用停止按压。(6)不易疲劳,可连续不间断的进行CPR,节省人力。还有报道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CPR发生肋骨损伤和气压伤的机率少[6]。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力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Kouweuhoven WB,Jude JR,Knickerbocker CG,et al.Closed chest massage[J].JAMA,1960,173:1064-1067.

      [2]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1.

      [3] 景炳文.急症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136-138.

      [4] 王立祥,俞森洋.合理应用现代通气心肺复苏[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0):582-583.

      [5] 方锐,孟新科,张跃华,等.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501.

      [6] 陶一江,陈建荣,王世襄,等.冲压式心肺复苏机在9例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3):176.

    ↑上一篇: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期TNFα和CRP测定水平及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