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川芎嗪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2-05-22  浏览次数:466次

      作者:王达安 程少冰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632

      【关键词】 川芎嗪,高血压,肺性,血管内皮细胞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关键病理环节,寻找理想的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一直是防治COPD、肺心病的重要研究课题。川芎嗪已被证明能有效缓解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1,2〕;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本研究拟从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重建血管活性因子平衡的角度,探讨川芎嗪缓解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诊断标准。病人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常规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2~81(平均665)岁;川芎嗪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56~78(平均67)岁。另选择日常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3~82(平均675)岁。

      12 方法

      121 治疗 常规组给予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川芎嗪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40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用2 w。

      122 标本采集 常规组和川芎嗪组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以及治疗2 w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管;其中1管采血量为45 ml,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计数;其余2管各采血2 ml,分别用作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健康组1次抽空腹血用作CEC计数、血浆ET1和NO含量测定。

      123 检测指标 ①CEC计数,按照祝之明的方法进行CEC计数〔3〕,单位:个/09 μl。②血浆ET1和NO含量测定:其中1管样本加入10%EDTA 30 μl和抑肽酶40 μl;另1管样本加入EDTA 30 μl;两管经3 000 r / min,4℃离心10 min,吸取上层血浆30℃保存;分别供血浆ET1、NO含量测定。ET1测定采用非平衡法,ET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NO测定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4 超声心动图检查 肺心病患者于取血当天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本研究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射血前期时间/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以反映肺动脉压力情况;正常参考值为06 ~ 10,大于10提示肺动脉高压〔4〕。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样本均数差异显著性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两指标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川芎嗪组RVPEP/AT比值的比较 常规组和川芎嗪组RVPEP/AT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川芎嗪组的下降程度比常规组更明显(P<001)。见表1。

      22 3组CEC计数的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及川芎嗪组CEC计数均高于健康组(均P<001)。治疗后常规组及川芎嗪组CEC均低于治疗前;其中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芎嗪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治疗后CEC计数的下降程度,川芎嗪组比常规组更明显(P<001)。

      23 3组间血浆ET1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及川芎嗪组血浆ET1含量高于健康组(均P<001)。治疗后常规组及川芎嗪组血浆ET1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血浆ET1含量的下降程度,川芎嗪组比常规组更明显(P<001)。见表2。

      24 3组间血浆NO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及川芎嗪组血浆NO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均P<001)。治疗后常规组及川芎嗪组血浆NO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血浆NO含量的升高程度,川芎嗪组比常规组更明显(P<001)。见表2。

      25 RVPEP/AT比值与血浆ET1及NO含量的相关分析 常规组及川芎嗪组血浆ET1含量与 RVPEP/AT比值呈正相关(r=0591,P<001);常规组及川芎嗪组血浆NO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负相关(r=-0617,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VPEP/AT比值的变化(略)

      1)与治疗前比较,2)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1

      表2 3组治疗前后CEC计数、血浆ET1和NO含量的变化(略)

      与健康组比较:1)P<001;与治疗前比较:2)P<005,3)P<001;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4)P<001

      3 讨论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 (tetramethylpyrazine,TMP)。许多学者曾报道TMP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和肺血管阻力(PVR)〔1,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加用川芎嗪治疗后能使肺心病患者RVPEP/AT比值明显降低,间接反映其对肺心病的肺动脉高压有确切的缓解作用。但川芎嗪是如何发挥其抑制肺动脉高压的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肺心病的发病重要环节是肺动脉高压,其形成的原因机制复杂,其中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继而出现的血管活性因子失衡可能是重要的机制之一。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对肺血管张力的调节,肺血管壁细胞的增生、结构的改建有重要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释放ET1、NO等血管活性因子。其中,ET1能引起肺血管强烈收缩,并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外膜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而NO作用相反,可促进血管舒张,并抑制增生作用〔5,6〕。在生理情况下,ET1与NO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正常的肺血管张力和管壁结构。许多研究表明,肺心病存在明显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表现在CEC数量显著增加;CEC量的变化同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变相平行,能灵敏、准确,且特异地反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在慢性肺心病时,感染、慢性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可造成肺血管内皮受损,使ET1产生增多,而NO产生减少〔5〕。ET1、NO等血管活性因子的失衡将使肺血管收缩加强,并因血管壁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而使管腔狭窄,最终势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形成,右心因压力负荷过重而衰竭,即引起肺心病的出现。可见,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经治疗2 w后,川芎嗪组的肺动脉压降低较常规组明显,而且其CEC计数和血浆ET1下降水平以及NO上升水平亦较常规组显著;患者肺动脉压与ET1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而与NO含量变化呈负相关。这提示,川芎嗪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重新恢复血管活性因子的平衡而实现。此作用可能是川芎嗪能有效缓解肺心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素荣,周义乾,李金兰,等甲磺酸酚妥拉明与川芎嗪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血浆内皮素及血液黏度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0):6345

      2 马德娴,熊旭东川芎嗪对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6970

      3 祝之明,杨成明,宋克群,等高血压病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4):2178

      4 刘汉英超声心动图及Doppler技术在肺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M〕见:程显声肺血管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107

      5 邹霞英,辛达监,陈小容肺心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双硝基异山梨醇干预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3):1713

      6 范小芳,李继武,龚永生,等葛根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3):34750

    ↑上一篇: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中的应用
    ↓下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超重者减重前后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