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变应原体外检测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1-10-24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林行,周小清,宋静  作者单位:1.广东省遂溪岭北医院, 广东遂溪 524300;2.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湛江 523024;3.广东省遂溪人民医院, 广东遂溪 524300

      【摘要】 目的 了解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变应原筛查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CVA患儿32例(CVA组)、支气管哮喘(CVA除外)患儿29例(支气管哮喘组)、肺炎患儿30例(肺炎组)、健康儿童22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变应原过筛试验及各组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测定。结果 变应原过筛实验阳性率:CVA组75.0%,支气管哮喘组79.3%,肺炎组10.0%,正常对照组13.6%,CVA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组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ECP水平:CVA组为(17.50±6.98) μg/L,支气管哮喘组为(16.55±3.56) μg/L,肺炎组为(5.62±3.66) μg/L ,正常对照组为(4.18±2.14)μg/L,CVA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组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试验及ECP测检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原过筛试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哮喘。因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予以长期的抗感染治疗。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了113例小儿(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以了解此系统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遂溪人民医院及遂溪岭北医院儿科诊治的小儿113例,分成CVA组(CVA患儿)、支气管哮喘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组(肺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4组。CVA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9岁,平均(3.2±1.8)岁。支气管哮喘组(CVA除外)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1月~9岁,平均(3.2±1.7)岁。肺炎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1月~9岁,平均(3.4±1.8)岁。正常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0月~9岁,平均(3.3±1.8)岁。各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依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实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2)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参照2004年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诊断标准[1]。(3)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2]。

      1.3 检测方法

      4组均取静脉血2~3mL,室温放置(60±10)min后,以2000r/min离心10min,-20℃冰箱保存,应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100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仪器应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100全自动体外检测仪。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割法。

      2 结果

      2.1 变应原过筛试验

      CVA组阳性率为75.0%,支气管哮喘组阳性率为79.3%,肺炎组阳性率为10.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3.6%。CVA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组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血清ECP水平

      CVA组ECP水平为(17.50±6.98)μg/L,支气管哮喘组为(16.55±3.56) μg/L,肺炎组为(5.62±3.66) μg/L,正常对照组为(16.55±3.56) μg/L。CVA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组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表1 各组变应原过筛试验阳性率比较表2 各组血清ECP水平比较*CVA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q=1.13,P>0.05;CVA组与肺炎组比较,q=14.24,P<0.01;CV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14.65,P<0.01。

      3 讨论

      变应原体外过筛试验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变态反应检测项目,变应原反应杯中包含有空气中95%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用于检测人体受空气中变应原攻击后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存在,检测不受药物治疗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无危险性,两岁以下患儿同样能较精确地检测出结果,是一种良好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过筛试验,目前被用来代替血清总IgE而作为检测呼吸道变态反应的筛选试验[34]。本文中CVA组变应原试验外过筛实验阳性率为75.0%,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支气管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对长期咳嗽的患儿进行变应原体外过筛试验,可早期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存在,以便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ECP是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最重要、毒性最强蛋白[5], 可直接损坏呼吸道黏膜上皮,增加微血管渗漏和腺体分泌,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在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或支气管收缩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程度和脱颗粒分泌蛋白的能力。研究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EC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血清ECP水平提高,提示气道炎症反应程度重,可作为哮喘及CVA发作的特异性指标。本文中CVA组及支气管哮喘组ECP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与文献[78]报道ECP的增高水平与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慢性炎症的严重程度正相关相一致。因此监测血清ECP水平有助于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从而预防疾病的发作及更有效地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

      由此我们认为,变应原体外过筛试验可早期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 ECP水平监测可评估气道炎症的状况,为CVA早期治疗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了依据。

      第4期 林 行,等.变应原体外检测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411145.

      [3]杨锡强.儿童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4):487.

      [4] 王涛,黄寒,李云,易红玲.变应原皮试和吸入变应原过筛试验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6667.

      [5] 楼金吐,杜立中,周媛媛,等.哮喘患儿血E0s、ECP、IgE水平和尘螨皮试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6870.

      [6] 倪芳颖,邵耀明.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检测[J].微循环杂志,2008,18(3):67,71.

      [7] Chung K F.Pathophysioloy and therapy of chronic cough[J].Minerva Med,2005,96(1):2940.

      [8]Carreras E,Boix E,Navarro S,et al.Surfallexposed amino acid of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inhibition of mammalian cell proliferation[J].Mol Cell Biochem,2005,272(12):17.

    ↑上一篇:nm23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蝶形胶布在鼻插管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