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发表时间:2011-07-20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江秀全,林燕青  作者单位: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的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送检的痰和咽找子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在6.4%到60.9%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性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送检痰/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我院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送检痰/咽拭子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

      1.2 方法 所有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后,采用英国先德公司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标准质控菌株为福建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在6.4%~60.9%之间,见表1。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之一,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弱且需要进行侵入性治疗,如ICU气管插管操作,并且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了体内菌群失调,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易感。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耐药机制为:产生抗生素灭活酶,如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和DNA促旋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膜屏障与主动外排,限制药物到达作用靶位;形式生物膜[1]。药敏结果显示四代头孢,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保持在5.6%~11.8%之间,三代头孢中头孢他啶耐药率在12.7%~18.5%,头孢哌酮/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耐药率由25.4%上升到30.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耐药率由19.8%上升到20.9%,上升比较缓慢,保持了较低的耐药率。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可适当的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间隔,而不会影响疗效,以避免耳、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加,细菌对其耐药率也在逐渐上升。2年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4.3%上升到6.4%。其耐药机制可能是OprD2缺失造成,也可能系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与外膜蛋白的渗透性减低共同作用所致[3]。临床上应慎用亚胺培南,以维持其抗菌活性。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为60.9%,与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有关,现已经不适合于临床使用。

      总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内应建立良好的消毒、隔离制度以控制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提高临床标本的送检率,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情况,及时调节抗生素的使用,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学如,孟涛,王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3):105108.

      [2] 张志萍,王睿,方冀,等.14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656659.

      [3] 徐元宏,沈继录,杨伯侠,等.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5):427.

    ↑上一篇:浅析间质性肺疾病
    ↓下一篇:重症肺炎患者血液IL8变化与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