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Evita 2 dura 型呼吸机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6-22  浏览次数:1167次

       作者:刘显云 孙丽红 王艳春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是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我院自2000年引进德国产Evita 2 dura型呼吸机,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该型呼吸机治疗,及时掌握抢救时机,加强了呼吸道管理,纠正呼吸功能紊乱,提高了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本文对15例应用该型呼吸机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结果

      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5例。年龄12~76岁,男性9例(60%),女性6例(40%)。气管插管5例,应用呼吸机平均带管天数为5天,气管切开10例,应用呼吸机平均天数为9天。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继发性脑干损伤6例,弥漫性脑损伤2例。合并血气胸2例,腹部外伤2例。合并肺内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7例。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2~32天,平均7天。通气方式:容量控制型呼吸(IPPV)5例。容量控制型呼吸(IPPV)+间歇指令呼吸(SIMV)7例。容量控制型呼吸(IPPV)+持续正压通气(CPAP)3例。

      治疗结果:治愈6例,轻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我院引进Evita 2 dura型呼吸机,通气模式齐全、软件功能强、监测参数系统可靠、性能稳定,操作简单。

      2 应用呼吸机护理体会

      2.1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模式选择

      2.1.1 使用呼吸机指征 病人有自主呼吸但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和换气以及血气值。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并有下列异常:呼吸频率超过35次/分或慢于12次/分。出现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呼吸)。氧治疗时吸氧浓度≥50%,而PaO2<8.0kPa或PaCO2>8.0kPa。

      2.1.2 根据病人病情程度、自主呼吸及血气分析情况选用适当的通气方式。容量控制型呼吸(IPPV)适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间歇指令呼吸(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自主呼吸较弱的病人,或作为撤离呼吸机的手段。持续正压通气(CPAP)适合呼吸中枢功能正常,有自主呼吸的病人, 作为辅助呼吸,锻炼呼吸肌功能,不宜发生人机对抗。存在ARDS,呼衰时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神经源性肺水肿采用PEEP效果较好。

      病人患肺大泡、张力性气胸、心肌梗塞时使用呼吸机将促病情恶化。有血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不是应用呼吸机的禁忌。

      2.2 呼吸机应用过程的管理 正确使用呼吸机,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呼吸机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转。 观察呼吸机的性能及运行状态,出现报警,及时处理。调整呼吸参数,收集呼吸资料,记录监测结果。查血气分析,在使用呼吸机前15~30分和改变呼吸机参数后15~30分钟查血气,并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病人的面色、肢端颜色及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合拍。呼吸机通气管道每日更换一次,消毒管道,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的菌群。呼吸机恒温装置的温度要保持在35~37℃。保持雾化灌里蒸馏水在指定水平上,及时弃去集液瓶及呼吸机管道的液体。理由:防止烧坏湿化器;管道积液过多,影响呼吸,使 SpO2下降; 气管插管附近存有大量细菌,致使机械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液内有细菌繁殖的可能,吸入后易致肺部感染。

      2.3 气道护理 保持气道通畅至关重要。严密观察气管插管是否扭曲、脱出、堵塞、牙垫是否滑脱,插管与呼吸机连接要紧密,气道湿化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内滴药:气管内滴药每隔1小时滴2~3ml药液。雾化吸入:每2~3小时雾化一次。采用间歇、短时间、小雾量方法效果较为满意。吸痰:每次吸痰前后给3分钟纯氧。及时吸痰、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粘膜损伤,减少肺内感染。

      2.4 气囊的管理 应用呼吸机需用气管内插管或带囊气管切开管,时间长,气囊压迫局部气管粘膜,导致粘膜缺血坏死。但气囊有利于防止口鼻腔的分泌物返流气道内,减少深部吸引次数,从而减少对气道粘膜刺激及肺部感染的机会。降低气囊内压力:保持气囊压力为2.45kPa,每隔2小时充气或放气一次,使气囊与气道粘膜之间有较小的间隙,避免长时间压迫气道粘膜,防止分泌物逆流。

      2.5 人机对抗 原因:自主呼吸恢复,病人出现躁动、呼吸频率过快、病人不能耐受插管、气道梗阻,痰多。处理:改变呼吸机通气模式,增加吸氧浓度,给予肌松剂、镇静剂,吸痰、解除气道梗阻。

      2.6 机械通气的撤离过程(脱机) 指征: 自主呼吸潮气量>250ml。吸35%氧气,PaO2>60mmHg。呼吸频率<25次/分时。可产生20cm H2O吸气压力。间歇指令呼吸(SIMV)和持续正压通气(CPAP)可作为脱机的主要通气模式。

      注意事项:病人全身及肺部情况稳定,即应开始脱机训练。脱机需逐步试行,间歇停机,避免夜间脱机,观察PaO2正常后,方可完全停机。撤离呼吸机后或拔管后仍要严密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和缺氧症状,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本组除死亡患者外,均顺利脱机。有2例拔出气管套管后发生呼吸道梗阻和缺氧表现,待重新置入气管套管后症状缓解。对清醒病人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引导。

      熟炼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指征,操作方法、维护、观察呼吸机运行状态,减少呼吸机使用的天数,是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呼吸机使用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的关键。要求护士素质良好、反应敏锐、责任心强,知识全面。

    ↑上一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下一篇:多沙普仑预防麻醉用药所致中枢性呼吸抑制的实验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