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支气管哮喘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26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刘纳新 陈佑生 作者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淄博市 255036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发自发性气胸时肺部基础疾病表现明显,常常掩盖气胸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漏诊率高。现将我科2001年5月—2006年5月收住院35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性20例,年龄28~60岁,平均42岁;女性15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岁。肺部基础疾病:支气管哮喘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慢性支气管炎并支气管哮喘患者9例,男性4例,女性5例。

      1.2 诱发因素 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咳嗽剧烈22例(62.8%),异味刺激诱发哮喘发作6例(17.1%),劳累5例(14.2%),无明显诱因2例(5.7%)。

      1.3 临床特点 呼吸困难、胸闷、喘憋加重30例(85.7%),咳嗽加重11例(31.4%),胸痛10例(28.5%),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30例(85.7%),有明显气管移位、患侧气胸体征(叩诊鼓音、患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26例(74.2%),无明显气胸体征9例(25.7%)。

      1.4 胸部影像学检查特点 35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气胸部位:左侧17例(48.5%),右侧13例(37.1%),双侧5例(14.2%)。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少量气胸7例(20%),30%~60%中量气胸15例(42.8%),大于60%大量气胸13例(37.2%)。

      1.5 气胸临床类型 闭合性气胸22例(62.8%),男13例(37.1%),女9例(25.7%);交通性气胸13例(37.1%),男7例(20%),女6例(17.1%)。

      1.6 并发症 并发少量胸腔积液20例,皮下气肿5例,纵隔气肿2例,呼吸衰竭2例。

      1.7 治疗方法与疗效 所有患者均采取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解痉、止咳、保持大便畅通等常规治疗方法,机体状况不良者予以加强支持治疗,同时根据肺组织压缩程度给与相应处理:7例少量气胸患者无呼吸困难和发绀,采用高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5 L/min),7~10 d痊愈。中量以上气胸患者均采用胸腔穿刺抽气,一次性抽气成功10例;11例交通型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在3~14 d内痊愈,平均7 d;3例交通型气胸引流失败转胸外科手术治疗;行胸膜固定术4例。

      2 讨论

      支气管哮喘与自发性气胸为呼吸科常见的相对独立的疾病,但二者可同时并存,通过本组资料观察,自发性气胸多继发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占同期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12.7%(我院同期住院患者276人)。由于在临床上支气管哮喘并发自发性气胸多数不典型,因哮喘急性发作而掩盖病情,临床上误诊、漏诊率高,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自发性气胸的存在,尽快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1]:①突然出现病变侧胸痛,胸闷突然加重,平卧困难,而用原发病难以解释;②查体有气管移位,病变侧局限性或全部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双肺体征不对称;③短期内出现胸闷和紫绀加重、休克、昏迷,而不能用急性心脑血管病、肺栓塞等解释;④积极治疗原发病而效果不理想。

      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目前基本明确,大多数为胸膜下肺大疱破裂所致,少数手术后复发者与胸膜漏孔存在有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由于气管平滑肌痉孪,呼吸肌做功增加,肺内气压增加致发育欠完善的脏层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2,3]。

      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可采取激素冲击疗法,持续泵人氨茶碱,加强镇咳等,尽快短时间内控制哮喘发作[4]。一旦合并自发性气胸诊断成立,应根据肺组织压缩的程度进行治疗:应采取各种措施立即排气,胸腔闭式引流4 d后肺脏仍未复张者,则应尽早采用胸膜粘连治疗法治疗。为避免刺激性胸痛,胸膜麻醉要充分,胸痛较剧者可加用镇痛药,对部分精神紧张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引起发热体温较高者可给退热药物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哮喘合并气胸的病人,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比特发性气胸难,易漏诊、误诊,疗程长、预后差,易复发。部分病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但又因为肺功能差而不能做外科手术。所以,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适当延长置管时间,注意基础病的治疗及加强支持治疗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辰.呼吸学新进展[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6782,135158.

      [2] 滕维亚,毛宝龄.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理和诊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6):330.

      [3] Nicholas J,Roland MD,Rajiv K,et al.The Local Side Effect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hest,2004,126(1):213219.

      [4] Dubus JC,Marguet C,Deschildre,et al.Local side effect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asthmatic children:influence of drug,dose,age and device[J].Allergy,2001,56 (10):944948.

    ↑上一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CYFRA211测定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雄性大鼠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