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救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760次

      作者:李昌,康德,吴燕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75医院 急诊科,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纳洛酮4.0 mg/d 加依达拉奉30 mg 分别加至生理盐水250 ml 静滴1次/d,连用2周。对照组纳洛酮1.2 mg/d 加复方丹参液12 ml 静滴1次/d,连用2周。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治疗组)用药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脑保护及降低血黏度的作用。

      【关键词】 纳洛酮;依达拉奉;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相当高。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其中脑保护剂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的保护作用较肯定。我院急诊2005年6月—2007年6月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共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且满足下列标准:(1)发病48 h 以内;(2)年龄80岁以下;(3)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头颅CT或MRI除外脑出血;(4)血压在200/110 mmHg 以下。治疗期间酌情用脱水剂,抗高血压药物、降血脂、降血糖药物及抗生素等,未使用溶栓、抗凝、降纤药物及其他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32~80岁,平均64.12岁;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8~82岁,平均65.26岁。两组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纳洛酮4 mg 加至生理盐水250 ml 静滴1次/d,连用14 d 加用依达拉奉(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0 mg/支)30 mg 加入生理盐水100 ml 静滴1次/d,连用14 d;对照组给纳洛酮1.2 mg 加用复方丹参液12 ml 加至生理盐水250 ml 静滴1次/d,连用14 d。

      1.3 观察指标 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分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评分进行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进行评分并判定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2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治疗14 d 后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表2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表3 大剂量纳络铜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CT或MRI变化比较 治疗2周后治疗组60例中MRI弥数加权显示有8例异常信号缩小,2例异常信号范围扩大,50例异常信号无明显改变。对照组60例中1例异常信号缩小,15例异常信号范围扩大,44例异常信号无明显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 治疗组(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用药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3。

      2.4 副作用 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治疗组皮疹4例,肝功能异常2例,对照组皮疹3例,肝功能异常3例,均在同期内恢复正常,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3.1 依达拉奉的药效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1~3],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花生四烯酸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4]。

      3.2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7%。其中治愈率为20%,显著进步23.3%,进步43.3%。对照组有效率53.3%,其中治愈率为10%,显著进步16.7%,进步26.7%。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自1981年Basrin等首次报道应用纳洛酮0.4 mg 静注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后[5],国内外许多人采用纳洛酮治疗脑梗死,临床常规剂量为0.8~1.2 mg/d。本研究采用大剂量纳洛酮4 mg/d,加依达拉奉30 mg/d (治疗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抑制剂,对阿片受体三种类型均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小剂量主要用于与呼吸有关的n受体,只有大剂量才能作用于与意识、肢体、体温有关的k受体[6]。此外,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后,患者全血比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血浆黏度,红血球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说明大剂量纳洛酮的应用具有抗凝,降低血浆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及增加缺血的血流量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救治急性脑梗死具有起效快、疗效高,无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Schmidley JW.Free radical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chernis[J].Stroke,1990,21(7):1086.

      [2] Matsuo Y,Kihara T,lkeda M,et al. Role of neutrophils in radical production during ischern ia and reperfusion of the rat brain;effect of neutrophil depletion on extracellular ascorbyl radical formation [J].Crerb Blood Flow Metab,1995,15:941.

      [3] 蒋 玲,帅 杰.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67例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43-45.

      [4] 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Cavenger,edarvone(MCI-186),on acuts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at multicenters[J].Cerebrobasc Dis,2003,15:22.

      [5] Baskin DS,Hosobuch A.Naloxane reversal of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ents in man[J].Lancet,1981(2):22.

      [6] 孟庆林.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3-125.

    ↑上一篇:长春西丁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血塞通与曲克芦丁对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