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18例

    发表时间:2014-09-01  浏览次数:1257次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占肠梗阻的40%~60%I,病因多为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和异物等。粘连性肠梗阻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院⒛07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18例,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10~75岁,平均∞岁。发病至入院时问2h-bˉd,平均”h。既往腹部手术史103例,其巾阑尾切除术60例,胃大部除术1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9例,胆道手术12例,脾切除术6例,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既往腹腔炎症8例,腹腔结核2例,盆腔炎5例。临床表现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部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可闻及气过水声。实验室检查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增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立位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1.2诊断依据1)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腹腔炎性疾病及类似肠梗阻发作史;2)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3)腹部Ⅹ线检查有肠梗阻的征象;4)部分患者曾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者;5)排除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

    1.3治疗方法1)常规疗法: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应用善宁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2)中药治疗:以通里攻下法为主,辅以活血清热法。复方大承气汤:厚朴10g,炒莱菔子⒛g,枳实10g,桃仁10g,赤芍15g,鸟药15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大黄1sg(后下),芒硝10g(冲)。粘连松解汤:厚朴15g,莱菔子⒛g,当归、香附、乌药、木香、番泻叶、桃仁各10g,大黄10~30g(后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病证轻重加减剂量。复方大承气汤水煎浓缩至100mL,胃管注人后夹管2h,如腹胀、腹痛加重,开放胃管,2次/d。粘连松解汤煎汤300mL,高位保留灌肠,2次/d。3)针刺疗法:针刺足三里、天枢、中脘、曲池、合谷穴,1次/cl。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中转手术:经过积极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腹部有明显围定压痛点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Ⅹ线见扩张肠襻增大,气液平面增多;脉搏加快,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体温升高;出现休克症状,腹腔穿刺液为血性腹水,呕吐物或胃管抽I1物为血性.

    1.4疗效标准1)湿效:腹痛、腹胀消失,恢复排气排便,症状、体征完仝缓解,腹部透视无异常。2)有效:腹痛消失,有轻度腹胀,症状、体征缓解,但进食后腹胀加重,有排气排便,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或轻度肠管胀气扩张。3)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腹部Ⅹ线检查有明显液平及肠管胀气扩张。

    2结果

    本组11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显效73例,有效夕例,总有效率为88.9%。中药治疗48h内排气排便者60例,72h内排气排便者13例;无效13例,中转手术,手术中转率为110%。术中证实粘连带压迫10例,粘连伴小肠扭转3例;行肠粘连松解术11例‘小肠部分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起病急、症状重,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后果严重;开腹手术治疗必然形成新的创面,肠梗阻复发率高达⒛%-34%,尤其广泛性腹腔粘连,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故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肠梗阻属中医“关格`Ⅱ肠结”范畴,多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瘀血留滞,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滞塞上逆而发。六腑不通是关键,治疗以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松解粘连为原则。复方大承气汤具有降低血管活性肽,增加胃肠血流量,促进胃肠蠕动之功效;粘连松解汤具有荡涤脏腑、峻下热结之功效。方中大黄泻热导滞,炒莱菔子消食除胀,厚朴行气燥湿,火麻仁润肠通便,桃仁活血化瘀以防止梗阻致局部血瘀引起组织坏死,乌药行气止痛;中药保留灌肠及针刺可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肠道水肿。文献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Ⅱ。由于目前尚无特异性方法鉴别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因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腹痛加剧、呕吐频繁、体温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腹膜刺激征、血性腹水、休克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有绞窄可能,必须及时果断中转手术。

    参考文献

    [1]刘东波.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1558-1560.

    [2]Landercasper J,Cogbill TH,Merry WH.Long-term outcome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small~bowel obstruction[J].Archives of Surgery,1993,(07):765.

    [3]Miller G,Boman J,Shrierl.Natural history of 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0,(09):1240.

    [4]王春荣,姜宁,程永刚.96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06):519.

    [5]王元和,阮灿平.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08):458-459.

     

    ↑上一篇:核仁素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下一篇: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