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西药加隔药灸穴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666次

      作者:陈秀荣,孙显荣,李秀芹 作者单位:262737 山东潍坊,潍坊滨海开发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摘要】 目的分别观察西药加隔药灸穴组及西药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HBV-DNA、HBsAg、HBeAg、肝功能、肝脏B超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由此观察隔药灸穴法是否能增强西药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方法60例按顺序随机分为西药加隔药灸穴组(简称治疗组)30例;西药组(简称对照组)30例。分别用西医治疗和西药加隔药灸中脘、神阙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西药加隔药灸中脘、神阙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西药加隔药灸穴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肯定,在患者HBeAg的阴转及改善临床证候、肝功能、肝脏B超等方面优于西药组。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灸法;穴位

      目前单纯西医治疗乙型肝炎疗效不尽满意,西医抗病毒治疗因价格昂贵很多病人不能接受,笔者在工作中,对于不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笔者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气滞、血瘀、湿热、肾虚,治疗以扶正气,疏肝运脾为主[1]。应用西药加隔药灸中脘、神阙穴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穴位、艾火三者的协同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均为2006—2010年在本院感染科住院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根据WS 299-2008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2]。

      1.2方法

      1.2.1西药组患者常规应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α干扰素等药物保肝、降酶、抗病毒治疗,疗程为3个月。

      1.2.2西药加隔药灸中脘、神阙组在常规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中脘、神阙穴法,隔药灸中脘、神阙穴法方法如下。

      1.2.2.1药物组成主要由大黄、黄芪、丹参、山豆根、冰片等组成,将上药混合研为细末过80目筛,密封备用[3]。

      1.2.2.2操作方法操作时,嘱患者仰卧床上,中脘与神阙同时施灸。穴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以温开水调面粉成面圈状(长约12cm,粗约2cm),将面圈绕中脘与脐一周,取上药末适量(8~10g),用蜂蜜调成糊状,分别涂抹于中脘与神阙穴处直径约2cm大小,两穴上置生姜薄片(直径约3cm,厚约4mm)一片,用艾炷(直径约2.5cm,高约2.5cm)置于生姜薄片上,施灸10壮。艾灸约2h,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6h。6h后取下胶布,清水洗净皮肤[4]。每3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测定生化指标及观察临床症状。

      2结果

      2.1统计学方法用SPSS for Windows 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2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的症候疗效判定 治疗组30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临床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西药加隔药灸穴法在胁肋疼痛、脘闷腹胀、肝脾肿大、食欲缺乏、乏力、大便稀溏、神疲懒言、口干苦、嗳气等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在肝功能损害改善情况及肝脏形态损害改善情况方面,西药加隔药灸穴法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2.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V-DNA、HbsAg、HbeAg 的变化对血清HbeAg 的阴转方面,西药加隔药灸穴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对血清HBV-DNA、HbsAg的阴转方面,西药加隔药灸穴组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6疗效评价西药加隔药灸穴组不论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其疗效基本一致。

      3讨论

      通过观察西药加隔药灸穴组及西药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HBV-DNA、HbsAg、HbeAg、肝功能、肝脏B超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西药加隔药灸穴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肯定,在患者HbeAg的阴转及改善临床证候、肝功能、肝脏B超等方面优于西药组,但对HBV-DNA、HbsAg的作用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2)隔药灸穴法临床应用成本小,价格低,无毒副作用,体现了中医药物美价廉的特色,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关玲. 澄江学派传人谢锡亮先生针灸经验精要.中国针灸,2006,26(7):515.

      2赵国荣,艾碧琛.乙型肝炎疗效评价标准现状及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2):76.

      3王科先.退黄灸药灸神阙穴治疗黄疸性肝炎10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8,1(2):52.

      4向志超.加味三仁汤治疗慢性肝炎肝作用及机制研究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上一篇: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近况
    ↓下一篇:超重、运动、吸烟、饮酒与西藏人群胆囊结石患病风险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